来自 科技 2020-06-24 18:57 的文章

禁毒用好“硬科技”

本报记者 黄 娴 张腾扬 胡婧怡 潘俊强

禁毒用好“硬科技”

织金县珠藏镇警务助理肖发阳在展示智能机器人如何使用。

本报记者 黄 娴摄

禁毒用好“硬科技”

沧州警方用无人机航测。

于 晖摄

禁毒用好“硬科技”

禁毒社工马健操作沈阳市禁毒社会化服务系统。

沈阳市禁毒办供图

禁毒用好“硬科技”

济南的禁毒民警、禁毒社工在现场采集污水样品。

贾卫国摄

编者按:当前,境内和境外毒品问题、传统和新型毒品危害、网上和网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对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需要更尖端的技术、更先进的装备、更科学的方法、更智能的研判。

近年来,无人机、先进检测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投入禁毒工作,弥补了传统手段的不足和短板。这些“硬科技”应一线需求而生,在斗争中更新升级,有效提升了毒品治理能力、提高了禁毒队伍战斗力。

贵州织金

智能机器人,禁毒专干添帮手

把手指在屏幕下的指纹器上一按,脸对准摄像头,系统开始识别……在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龙山社区,周远强(化名)站在了戒毒(康复)智能机器人前,开始此次社区戒毒(康复)报到环节。

确认身份后,周远强首先通过语音向机器人报了自己的近况,随即屏幕开启戒毒知识学习以及心理测试模式。答题完毕,再由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周远强进行辅导谈话。

20分钟后,周远强走出社区,整个报到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禁毒专干可以随时查看。

两年前,周远强在强制隔离戒毒后,被要求回老家珠藏镇执行3年社区康复,需按时向属地禁毒专干汇报自身情况。以往到社区报到,由于禁毒专干工作量较大,常常需要等待很长时间。织金县分管禁毒工作的负责人坦言,对社区戒毒人员监督力度不够,禁毒专干人手少、压力大,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社区戒毒工作的开展。2019年4月,在贵州省禁毒办指导下,珠藏镇引进了社区戒毒智能机器人,将全镇社区戒毒人员管理工作从线下移到了线上。

“定期尿检、访谈通知提醒,就业失业信息采集,这些日常工作机器人都可以做。”珠藏镇禁毒专干刘恩贤说。在减掉大量事务性工作后,刘恩贤可以经常到相关人员家庭走访,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智能机器人通过人机互动对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并通过后台终端对其所述内容进行研判分析,帮助禁毒专干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目前,贵州省已经在毕节、遵义、铜仁等地开展该项工作试点,通过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社区戒毒服务水平。

河北沧州

无人机“天眼”,让罂粟无处可藏

近日,在河北沧州泊头市某村一座废弃养殖场内,高清侦查无人机发现一片高度疑似罂粟的植被。泊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禁毒中队民警迅速行动,赶到现场。经专业查验,确定为罂粟,共146株。

原来,当地有罂粟果实泡水止痛的说法,这位村民患有腿疾,走路一瘸一拐并伴有疼痛,于是想到在自家废弃的养殖场里种植罂粟。民警当场将罂粟铲除清表,并对该村民进行相关教育和处罚。

据泊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禁毒中队队长潘洋介绍,罂粟是我国法律禁止种植的毒品原植物,但由于这类植物占地面积小、可能有隐蔽遮挡措施,仅靠人力踏查着实不易。今年5月16日起,当地警方启用3架高清侦查无人机,对全辖区所有村庄、社区、田地等层层“扫描”,特别是无人院落、荒地边角、房前屋后等人力踏查“死角”,后台软件根据所发现植物的花、茎、叶、果等特征,自动识别毒品原植物并预警,民警可立即赶赴现场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