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6-21 12:59 的文章

《中国金融》|金融科技的力量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12期

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按照“十三五”规划,在收官之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在科技的引领下,数字化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提质增效的方向。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因由金融科技的迭代推进,实现自我转型的同时,将金融服务渗透至更多的经济难点、痛点领域,成为润泽万物的活水。

应势而谋:金融科技战略

现阶段,金融科技的力量愈加不容忽视,正在改变着整个金融业态的发展轨迹。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纷纷顺势而为,提出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全面推动智慧银行建设,2017年以建立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的全新生态体系为核心理念,以客户服务智慧普惠、金融生态开放互联、业务板块共享联动、创新研发高效灵活、业务科技融合发展为目标,实施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建设工程。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深层次、系统性的变革,用数字思维重塑业务和服务流程,将数字化基因注入百年中行的血脉,转化为场景、智能、开放、创新、敏捷的数字化银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在历时6年半时间建成的“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坚实基础上,于2018年提出金融科技战略,持续强化科技能力为业务发展赋能。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简称“TOP+”。其中,“T” (Technology)代表科技驱动,以技术和数据构成双要素,双轮驱动金融创新;“O”(Open)代表能力开放,将集团的功能和数据以服务方式向社会开放,打造建设银行应用商店;“P”(Platform)是平台生态,构建平台,连接平台,站在平台联平台,共同构建用户生态;“+”,是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与文化,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初,建设银行提出了开启“第二发展曲线”,要基于长期积累的大数据、专业经验智慧,借助现代科技推动传统银行的再造和新生,在具体实践路径上从G端、B端、C端三个维度开启转型和重构,重塑新的价值创造体系。

谋后而定:科技平台覆盖银行运营全流

在金融科技战略指导下,各商业银行纷纷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科技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建设银行为例,建设银行持续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进金融科技战略的科技驱动、开放共享、建设平台生态,并不断创新。用现代科技助力金融服务升级,全面实现金融工作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从客户需求出发,将科技、客户洞察、金融场景、产品运营融于一体,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适应其消费习惯变化的金融服务,解决痛点问题,满足极致体验。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参与金融科技基础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增强知识产权转化与保护意识,助推产业发展。科技业务深度融合,连接“双小”与“双大”客户,连接对公与对私业务,连接用户与场景,连接需求与供给双方,促进集团能力的统筹整合,培育数字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现阶段,建设银行拥有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在内的三大渠道,搭建起了“善融商务”“悦生活”“惠生活”三大平台,引进了大数据、“金融云”、智能客服三大智慧(601519,股吧)技术;成立了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推进住房租赁战略,上线运行住房租赁服务平台,打造“建融家园”长租社区,依托强大科技力量,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丰富金融服务模式,构建金融发展新生态。

行且坚毅:为实现规划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普惠金融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强调,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要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度,从而保障贫困人口获得脱贫的源头活水是金融领域支持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以建设银行为例,建设银行体系化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持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创新扶贫产品和服务模式,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扶贫,推动联动协同,形成了电商扶贫先行、信贷扶贫创新、服务网络延伸、公益扶贫带动、综合化扶贫支持“五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