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中国平安科技板块之变:高管离职、陆金所转型“金融科技公司”
6月19日,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在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表示,科技助力金融有两大途径,一是“从0到1”,二是“从1到N”。
所谓“从0到1”,是以金融公司为主体,借助科技手段为金融主业提质增效;另一路径是以金融科技公司为主体,总结0到1成果,批量化赋能中小金融机构,帮助其分享科技发展红利,提高服务效率和效能,从“1到N”,实现普惠金融。
谢永林认为,对众多中小金融机构而言,第二条路径更为实际可行。
以陆金所控股为例,他表示,陆金所控股已明确“金融科技公司”战略定位,实现两大目标:通过科技赋能,以2F2C方式,帮大众更好理财;以2F2B赋能中小金融机构,帮企业融资。
陆金所控股两大转型定位
路径一,是“从0到1”,谢永林认为,这一路径是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 Chain)、云(Cloud)、大数据(Data)等领先科技,帮助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实现“两升两降一新”,即效率提升、体验提升、成本降低、风险降低、模式创新。
以平安为例,过去30年平安集团持续深化金融+科技战略,取得了成效。例如,平安车险510极速理赔(市区理赔5分钟,郊区理赔10分钟),疏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信用卡发卡时间,从过往人工审核2天,缩短为智能评估的2分钟,通过智能模型进行风控审批,审批人员效能10年提升15倍;银行新一贷等信贷产品全线上操作,申请到放款缩短至10秒,智能风控模型让信贷损失减少60%。
“通过‘从0到1’自建科技能力,有两大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谢永林指出,“首先需要持续且巨大的科技投入。平安过去10年科技投入累计超过1000亿元,未来5年还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其次,科技的研发和应用高度依赖于丰富的金融场景,需要不断试错、不断迭代、形成模式。”
谢永林指出,上述两大必要条件,是中小金融机构难以具备的。若要实现行业整体化和系统性的科技转型,则需要第二条发展路径,即让有能力的领头企业在0到1的基础上,总结提炼0到1的成果,批量化赋能中小金融机构,以2F2C、2F2B的模式,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效能,更有效实现行业的普惠金融。
谢永林表示,平安旗下陆金所控股将定位于“金融科技公司”,将继续强化“平台”定位,精选产品,以互联网思维,为客户提供多元、透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既要有极致的信息披露能力,让客户真正识别风险,保护其权益;还要提供智能专业的资产配置方案,帮助客户精选和匹配最合适的金融产品。
陆金所控股还将依托于平安金融与科技的能力,如资产配置、风控、O2O客户服务能力,通过开放平台接口对外输出,用科技手段赋能其他中小金融机构,提升他们的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服务B端、C端客户。
谢永林透露,此次陆控转型希望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借助信息平台的2F2C模式,帮大众理财,实现财富增值,支持民生。二是通过2F2B模式,赋能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
谢永林强调,“陆控有超过15年的020信贷服务经验和10年的线上财富管理经验,既是专业金融出身,又有别于传统机构,拥有极为丰富的线上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服务经验,并且形成了可分享、可输出、可开放的模型和技术。”
平安集团回应:陈心颖离职为假消息
6月19日,针对市场上有平安集团分管科技的高管离职的传言,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该消息为假消息。
平安集团分管科技的高管为陈心颖。
早在2018年,就在马云宣布了退休计划并确定接班人之后,当年曾震动江湖的“三马合作”设立众安保险中的另外一“马”中国平安的马明哲也为接班做了提前的安排。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不同,平安选择的是联席CEO。
2018年12月14日,中国平安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深圳召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完善公司执行委员决策机制和组织体系的议案》。
平安当时公告称:为了深化公司战略转型及三大业务线发展,延续并完善公司治理及决策机制,中国平安增设三个联席首席执行官(简称“联席CEO”)岗位,由李源祥、谢永林、陈心颖担任。
在集团董事长/CEO马明哲的领导下,李、谢和陈三位联席CEO分别统筹管理个人、公司、科技业务。任汇川仍为平安集团总经理,分管大资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