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将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带来什么样的新面貌
原标题:三十而立|金融科技将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带来什么样的新面貌
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相遇,科技与金融互相渗透,业务与应用场景渐次重构,金融科技(Fintech)由此而生。
面向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定少不了金融科技的繁荣。近年来,上海开始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力,举措多多,并将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纳入到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格局之中。
2019年1月22日,央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了“6+1”格局,金融科技中心位列其中。
今年1月8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表示将力争用5年时间,把上海打造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人才汇集高地、标准形成高地和监管创新试验区,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人才高地、开放的高地,市场要素的高地,也是支付宝的总部所在地、蚂蚁全球化的重要基地,我们希望从上海出发让支付宝走向全球,拥有更大的舞台。”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对澎湃新闻说道。
“上海的金融企业非常多,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拥有张江、漕河泾、紫竹、市北高新、临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金融和科技行业相互配合,拥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告诉澎湃新闻,上海还拥有海内外顶尖的金融科技人力资源。
经过30年努力,上海将在今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值此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展望未来,上海将如何实现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抱负?
三个文件:为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目前,已有三个文件对上海金融科技发展做出了指引并提供了政策保障。
《行动计划》提出,推动金融科技研究领先发展,深化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面提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治理效率和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业务系统、技术测试、信息安全等云服务,探索金融业同其他领域的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标准研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研究金融科技应用创新。探索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穿透式监管和智能监管方法,建立风险测试区。
《实施方案》则进一步提出了25条细化措施,其中包括全速推进金融科技关键技术研发,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全要素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全力推进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以及全方位营造一流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五个部分。
就在《实施方案》公布当日,陆家嘴金融科技展示中心成立。由支付宝、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全球最高级别的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也将永久落户上海。
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发布,上海将支持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临港新片区内依法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积极稳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重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上海过去一年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据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介绍,2019年陆家嘴论坛以来,央行上海总部探索建立了上海市科技企业融资指标体系和融资条件指数;推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应用试点;推动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布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方案;也启动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支持成立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