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亿大单要凉?“口罩王”金发科技称没损失 曾
早在今年5月,“口罩王”金发科技突发公告称,此前子公司的KN95口罩买方——美国某公司订单40%前期款项支付延迟。一时之间,“金发科技9.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9亿元)口罩大单告吹”消息不胫而走。
6月10日晚间,金发科技再次出来称,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买家支付的前期款项。就在这期间,金发科技的股价还一路飘红了!
此时,幕后掌门人袁志敏回想去年,卷入3200万内幕交易,到头来只赚了33万,跟着又被罚了近60万,纵有一把辛酸泪,也难掩当年悔。
到手的口罩大单要飞?金发科技:公司也有其他客户
2020年,在押风口概念股这块,袁志敏几乎可以说拿捏得死死的。先是口罩,接着是头盔,都少不了金发科技的影子。
赶上头盔概念股,金发科技直接涨停,袁志敏确实赚到了一笔。可一轮到口罩,这钱财到账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桩生意的开局还是让袁志敏颇感欣慰的。毕竟在疫情这只“黑天鹅”扑腾下,一直以来,专注于下游应用领域如汽车、家电、电子电器等等的金发科技势必要受到一些影响。此时,一笔9.75亿美元的订单简直宛如天降致富良机。
于是,5月17日晚间,金发科技宣布这桩买卖后,第二天,股票即涨停,当天成交额为8.88亿元。
结果仅仅过了5天,金发科技称收到买家回复函,买方因资金归集及大额支付流程,订单金额40%的前期款项支付将稍微迟延。
这就让一众投资者傻了眼,苦苦催更,终于在6月10晚间,等来金发科技在公告中进一步透露,力求促成尽快付款的目标。根据买家反馈,其本次交易拟通过信托基金进行支付,资金归集和大额支付涉及的授权程序和法律合规审查较多,影响了付款的进度,买家表示其专业团队仍在加快推进付款流程。
在这种尴尬的境地里,金发科技顺便补充道,本次合同的交易对方美国公司,之前未与公司发生业务往来,基于商业秘密等因素未披露其详细财务数据,也未提供国内主体履约担保措施。并且基于疫情,金发科技也无法对其财务能力进行实地考察。
放在投资者眼里,这是即将到嘴的天鹅肉要飞了的节奏啊。不过,金发科技还是表现得很镇定。
一名金发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和美国公司那边说好是先给钱再发货,公司并没有安排生产及相应的原材料采购,所以不存在损失。‘订单’存在可能无法履行的风险,但是公司也还有其他很多客户。”
言下之意,金发科技这波不怕。
然而,金发科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口罩不愁没人要,只是这口罩又不是茅台。日前,据业内人士向央视财经记者透露,5月份口罩的出厂价跟4月份相比下降了40%左右,其中KN95和N95下降得最多。而美国买家同金发科技订的恰恰就是KN95口罩。
靠塑料筑起的342亿“大厦”一点也不“塑料”
话说回来,这批订单对袁志敏顶多是悬而未决,2016年,才是袁志敏真正走钢丝的一年。
2016年2月,金发科技筹划实施2016年员工持股计划及非公开发行股票。按照《证券法》,袁志敏是公司董事长,属于内幕信息知情人,当年2月3日至3月1日属于内幕信息敏感期。
然而,后经证监会处罚披露,这位以90亿身家,在当年胡润排行榜位列第358名的老板,竟然在这段期间上演起了借钱搞内幕交易的剧情。
处罚决定书显示,袁志敏在金发科技实施非公开发行的40天前,于2016年1月28日向借款人发送短信,提供了4个银行账号,借款共计达3200万元。借款人就包括这场剧情的关键人物王宗明。
在2月3日至15日内幕信息敏感期内,袁志敏借王宗明操作其控制的两个账户买入金发科技262.09万股。以金发科技2016年3月1日复盘日收盘价计算,上述两账户账面盈利32.73万元。
然而,戏剧性的转折来了!随着内幕交易败露,证监会不仅没收袁志敏及王宗明违法所得的32.73万元,到头来还罚了袁志敏58.9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