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5-31 04:29 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在我省科技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魏佳 宋蕊 蔡英 董少波 陕西台 刘松焘 杨凌台 刘中权) 今天(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勉励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总书记的回信在我省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在新时代的创新、创造、创业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

在陕西自然博物馆,由省科协主办的“科学战疫 我在行动”科普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展正在展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担,一大批科研单位和科技型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投身科技抗“疫”。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苟秉宸:“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的体会非常深刻,在疫情防控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扫二维码,背后都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支撑,包括我们的大数据分析技术。”

在西北工业大学,通过带有测温功能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进入校园的人员可以同步完成体温监测。由西安第六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这款终端设备,目前已在上海、河北、四川等多个省市投入使用。

西安第六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闯:“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之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继续优化我们的产品,更好服务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邓明科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高延性混凝土新材料,首次成功应用于云南“傣楼”砖柱房屋的加固,其变形能力可达到普通混凝土的200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高延性混凝土研究所所长邓明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给了我们科研工作者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要站在学科前沿去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才能体现出我们一所大学、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价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綦玥:“踏踏实实把我们目前的科研工作做好,力争在未来为中国的发展,为家乡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科学技术协会宣调部部长吕培涛:“团结和凝聚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弘扬传承‘西迁精神’,在陕西创新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做好科技支撑,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今天上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赵瑜小麦研究所试验田里,穗大粒饱的武农系列小麦新品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85岁的赵瑜研究员守望麦田60年,培育出6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8000万亩,实现农民增收50多亿元。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让这位老农业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

小麦育种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赵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要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搞小麦育种的来说,什么是关键核心技术呢?就是产量和品质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为粮食高产、粮食安全做出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