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蓝科技营收不敌反为同行供货 供应商与多家公
2019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表明,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发展主要推动力逐步从规模红利转向产业创新和转型增值。行业推动力的转变,或对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蓝科技”)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反观其身后,胜蓝科技的创新能力存疑。在下游行业“遇冷”、所在行业市场程度化高的背景下,胜蓝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却低于同行,且存在核心技术专利被驳回失效的问题,其创新能力几何?不得而知。与此同时,其供应商则现诸多疑云,其人数或寥寥无几,却能为胜蓝科技撑起千万元的采购额,其采购数据存疑。而供应商“身兼”客户,甚至有供应商与多家公司共用邮箱,或系财务公司所“造”。
一、员工学历总体偏低,核心专利被驳失效创新能力或“打折”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胜蓝科技,其员工学历却总体偏低。
据招股书,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胜蓝科技大专以下(不包含大专,下同)学历的员工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90.35%、89.36%、89.81%、90.47%,其学历大专以下的员工人数占比超9成。
而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据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意华股份”)、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梾木股份”)、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光电”)各自披露的2018年报,立讯精密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人数占比为84%,意华股份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人数占比为71.62%,徕木股份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人数占比为62.98%,中航光电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人数占比为26.17%。
可见,胜蓝科技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人数占比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此外,胜蓝科技核心技术专利被驳回失效。
据招股书,特种焊接技术为胜蓝科技核心技术之一,技术特性为应用该技术实现不同材料之间焊接稳定性和保持电气性能,其对应的其中一项专利号为ZL201510628539.6。
而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专利号2015106285396对应的专利为“电池盖体及其加工方法”,申请人为胜蓝科技,截至2020年4月17日,该专利目前处于驳回失效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胜蓝科技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据招股书,2016-2018年,胜蓝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19.22万元、2,435.01万元、3,251.79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04%、5.3%、5.04%。
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6-2018年,胜蓝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立讯精密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77%、6.76%、7.01%;意华股份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5%、4.63%、6.06%;梾木股份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8%、5.33%、5.36%;中航光电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37%、7.95%、8.49%。
根据上述四家公司的数据,2016-2018年,胜蓝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均值分别为5.69%、6.17%、6.73%。
不仅如此,胜蓝科技拥有的专利数量也少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据招股书,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即2019年9月27日,胜蓝科技有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
而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19年9月27日,胜蓝科技同行可比公司立讯精密拥有发明专利158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65项,意华股份拥有发明专利7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39项,梾木股份拥有发明专利50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34项,中航光电拥有发明专利63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892项。
由上述可见,胜蓝科技拥有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均少于上述4家同行可比公司。
二、为同行“供货”,且营收规模不及同行
令人困惑的是,胜蓝科技所在行业竞争激烈,且其还存在向同行供货的情况。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立讯精密分别为胜蓝科技第六大、第三大、第四大、第一大客户,胜蓝科技向其销售消费类电子连接器及组件、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组件,同期,销售金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71%、6.52%、6.27%、9.22%。
据招股书,立讯精密主要生产经营连接线、连接器、马达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汽车及医疗等领域,也是胜蓝科技的同行业可比同行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胜蓝科技所在的行业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