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网站”走向没落,成虚假信息重灾区,5
“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曾一度响彻大江南北,如今这个“神奇的公司”终于走到私有化的十字路口。
近日,58同城收到鸥翎投资发出的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收购要约,拟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55美元现金收购公司所有流通普通股。58同城随后表示将会尽快对此要约进行评估。
一直以来,58同城都不惮于扩充新业务,从最早的房产延伸到招聘、家政、同城速运、二手交易等多个领域,成为信息分类网站的集大成者。
但多触角发力没能帮助58同城摆脱困境。一方面,其信息审核标准和商业模式不断遭到质疑,另一方面,平台触顶流量天花板,传统盈利模式也遭遇重大挑战。
市场风云变幻,58同城能否摆脱对信息驱动的依赖,安稳度过“中年危机”?
1、昔日霸主
2005年,29岁的姚劲波在北京创立了58同城。因为有过租房被骗的经历,他率先以租房作为切入口,开启了58同城15年的奋斗征程。
58同城起初就是一个服务平台,自己并不做中介,同时还为链家、我爱我家等中介公司和一些劳务派遣平台服务。
公司创立前3年虽然业绩不错,但是姚劲波发现公司账上资金吃紧,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几乎要倒闭,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如何活下去成为58同城的首要任务。
姚劲波开始四处寻找投资,见了二三十个投资人都无人掏钱,于是姚劲波便自掏腰包给公司“续命”,苦熬一段时间之后,软银赛富追加了4000万元投资才让58同城转危为安。
2008年,58同城推出付费会员服务,向注册认证会员收取费用,2012年又推出竞价服务。平台会员数越多,发布的信息数也越多,收入就越高。以高流量为基础,58同程得以通过会员和广告变现。
凭借互联网早期的流量红利,58同城的用户和财务数据也一路飙升。2013年,58同城在纽交所敲钟上市。
作为信息分类服务行业的重磅玩家,58同城曾经享受过一段高光时刻,但对手赶集网的存在一度让姚劲波感觉如芒刺在背。
2015年,58同城完成了对赶集网的并购,被外界认为是完成了国内本地服务市场的“大一统”。
据传,为了并购赶集网,姚劲波每天早上短信轰炸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各种渠道要求合作,以至于他自己都说,那几年杨浩涌在他心中的份量多过于自己的老婆。
这场信息分类大战后,58同城也逐渐完善自己的业务布局。从创建时的房产分类信息,到招聘、到家、同城速运、二手交易,再到近年发力的二手交易,58同城始终在拓宽边界。
但其在垂直领域的布局一直被认为水花不大。究其原因,其核心模式依然是靠信息差赚钱,这也导致公司营收模式过于单一。
随着互联网变革来临,流量红利消失,再加上各大巨头在不同垂直领域的战略纵深,58同城过往的生意经开始变得不那么灵验了。
最直接的证据来源于财报。
58同城2019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35.1%,但这部分的利润实际上并非来自于58同城自身的业务,而是出售了车好多的股权。
沽空机构GMT Research就曾在2019年针对58同城发布两次沽空报告,认为该公司的增长并非来源于业务,而是通过并购与拆分、操控财报并达到了隐藏亏损的目的。
此外,58同城营收的增长速度也正在放缓。数据显示,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58同城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已经连续6个季度下降,营收增速分别为33.21%、30.55%、22.54%、20.53%、17.40%、15.1%。
实际上,58同城的营收主要来自于会员营收和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但这两个业务的同比增速均出现下滑。以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速为例,19年4个季度数据分别为30.1%、23.8%、20.1%、19.3%。这说明,58同城的业务模式也面临一定的增长困局。
另外,财报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58同城的营业收入将为21.6-22.6亿元,同比下跌25%-29%。
可以预见的是,58同城营收增速放缓且预计下滑,疫情更增加了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控制成本将是2020年58同城的重要任务。
今年3月,脉脉上有认证为58同城员工的用户爆料公司降薪“变相裁员”,单方面强制员工停薪留职2个月,每个月只发基本工资的80%。其公关部对此回应称,“消息不实,目前公司的相关人员安排仍是正常的业务调整。”
停薪留职可能并不意味着裁员,但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并且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也是企业要面临的重要挑战。
2、从摊“流量大饼”到发力B端
58同城的困局,姚劲波也早有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