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4-04 23:51 的文章

主动“倒掉”的瑞幸咖啡 给“烧钱亏损“的中概股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一纸财务造假文件戳破了"瑞幸咖啡"在资本市场的泡沫。

  4月2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发现公司内部存在虚构成交数据等问题,虚构金额达22亿元。同期机构预估的营收数据为37亿元,这意味着虚构金额占比高达59%。消息公布后,瑞幸咖啡在美股盘前股价狂跌84%,开盘后股价更是上演了六次熔断,最终报收6.4美元,跌幅达75.5%。由此,引起了部分中概股投资者的恐慌和谴责,有关诉讼赔偿的呼声不断。

主动“倒掉”的瑞幸咖啡 给“烧钱亏损“的中概股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图源:雪球

  由于店面较快的扩张速度,成立仅两年的瑞幸咖啡在2019年底超过,成为中国大陆门店数量最多的咖啡连锁品牌。在2019年5月以17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创造了中国创业公司的最快上市记录,并在今年1月17日创下了51.38美元的最高报价。随着如今丑闻的爆出,瑞星咖啡这一经不起推敲的圈钱方式无疑戳破了资本市场催生的泡沫。

  眼下,市场最为关心的除了瑞幸咖啡的何去何从,或许还有类似于瑞幸咖啡这样持续亏损烧钱的中国企业,比如拼多多、蔚来等诸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他们究竟又会受到瑞幸暴雷事件的多少影响?他们目前的商业模式是否足以支撑其未来的持续发展?当然,国内也有不少互联网企业通过烧钱却烧出了自身坚固的护城河,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是否值得"瑞幸"类公司借鉴从而思考未来的发展模式?

  瑞幸造假 代价究竟有多大?

  曾一度被认为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强有力竞争对手的瑞幸咖啡,如今随着丑闻的爆出,看起来似乎更像个笑话。瑞幸咖啡的造假行为,也势必会让其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美国和国内资深律师们的分析,瑞幸咖啡及其高层将面对三大"不可承受之重":集体诉讼和证监会罚款可能会导致公司"倾家荡产";如果构成恶意证券欺诈,相关个人则要面对刑事责任。"过去重大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是安然,可以说是一本完整的教科书。"瑞幸咖啡、公司相关董监高和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可能面临来自投资者的巨额集体诉讼。

  据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进一步表示,由于索赔额巨大,并惠及所有受害人,严重的情况下,集团诉讼会导致公司破产,也可能波及相关中介机构。

  此外,据相关律师表示,瑞幸公司可能会遭到美国证监会的巨额罚款。如果瑞幸咖啡国内的公司财务出现问题,中国证监会以及财政部门也可以介入调查的。美国证券法罚金金额很大,据新浪法问查阅哈佛法学院公司治理论坛一篇标题为《计算SEC民事罚款》的专业分析显示,针对公司或个人违反证券法的行为,美国证监会的民事处罚标准非常严苛,重者可能会被累计处罚至数百亿美元。

  同时,瑞幸咖啡造假风波可能会触动美国证监会调查,而证监会可能会同司法部开启针对公司以及相关责任个人的刑事调查。在瑞幸咖啡公布的文件中提到,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剑和几个雇员从事了交易数据作假。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以上恶意证券欺诈属实,相关个人会有刑事责任。不过,瑞幸咖啡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因为中美两国没有引渡条款,在刑事责任追究上可能会有一些障碍。

  而除了瑞幸咖啡本身需要付出可能的沉重代价背后,对整个中概股乃至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瑞幸暴雷 对中概股乃至整个行业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如今的这种局面,要归结于瑞幸咖啡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圈钱谎言,没有任何的商业模式,靠的是在资本市场的圈钱手段。如今随着泡沫被戳破之后,这势必会给中概股企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就像京东零售CEO徐雷说的那样,瑞幸财务的作假是对中国企业形象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对中国创业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经此事,全社会很多经济成本会提高,因为信任已经被破坏了,而信任是最昂贵的。

主动“倒掉”的瑞幸咖啡 给“烧钱亏损“的中概股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毕竟,在美股市场上有许多诸如瑞幸咖啡这样的企业,持续烧钱的同时也在不断亏损。随着瑞幸咖啡的暴雷,证明了这些烧钱亏损企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而且,随着眼下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全球经济陷入低谷,企业经营艰难,这更加导致了这类企业面临的巨大困难。

  目前除了已经暴雷的瑞幸咖啡,在美股市场上创业的企业中依然在持续亏损烧钱的企业还有很多,拼多多、蔚来等便是位列其中。据2019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显示,蔚来、拼多多的亏损分别高达86.39亿元、52.16亿元。其中,拼多多目前依然在继续着百亿补贴计划,试图通过巨额补贴吸引消费者使用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