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4-01 15:17 的文章

融慧金科王劲:金融科技的基石不在科技,在于金融

“金融科技的基石不在科技而在金融。金融科技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把科技最有效、最合规、最稳定地运用到金融场景里,它的成功在于对金融规律的专业的认知和长久的实战经验沉淀,是意愿、能力和经验的集合。”在与零壹财经的沟通中,融慧金科CEO王劲始终在强调这句话。

作为一家成立不过三年有余的金融科技服务商,融慧金科凭借自身踏实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严格的合规经营意识,成立以来先后获得红杉、华创等知名投行的投资,目前已经为上百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并与银行、持牌消金、互金平台等各大头部机构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

疫情之下,作为行业黑马的融慧金科发展状况如何?又是怎样看待金融科技行业的现状与未来?零壹财经与融慧金科CEO王劲进行了一次别样的云对话。

1、无接触业态加强了银行机构与金融科技服务商的连接

疫情对全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催生了网络复课、云办公、无接触配送等无接触服务业态。“无接触”已经成为当下最热的关键词之一。

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一直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并且已经在多个常规业务场景落地实现。但是由于此前银行线下业务的“基本盘”很稳固,一些银行虽深知数字化转型是必然之路,不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对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业务增量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直接隔绝了线下接触式业务的开展渠道,使得线下金融业务可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寻求改变,银行短期乃至中期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可预估的影响。这就倒逼着银行等机构不得不加速业务线上化和数字化进程。无接触贷款、无接触理财等金融业“无接触”新概念的火热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从未这么强烈的感受到数字生存的需求”,某银行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疫情下的无接触服务,已经演变成一场对金融机构数字化经营能力的实战检验和提升。这背后,除了银行机构早期的数字化改造经验,也离不开金融科技服务商的支持赋能。尤其对一些原本就面临技术、人才和数据等难题的金融机构,寻找适合且成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经迫在眉睫。

“无接触式银行业务的诞生兴起,加强了银行机构与金融科技服务商之间的连接”,作为一家已经为上百家金融机构提供过服务的金融科技服务商,融慧金科这样评价新形势下与银行机构的关系。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资金实力与用户资源,而金融科技服务商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输出经验,双方的合作有利于提供优势互补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当前形势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有动力也有需求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此前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发起的“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在短期内就迅速聚集了100家大中小银行。

除了银行机构内部的合作需求强烈,外部力量也在推动着银行机构与金融科技服务商之间的深度合作。2月24日,银保监会在中国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提倡金融机构“与有公信力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近日银保监会再次印发《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重点提出要提升金融产业链服务的科技水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然而,金融科技行业具有明显的强监管属性。金融科技服务商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首先需要满足监管的合规要求。融慧金科CEO王劲在与零壹财经的沟通中表示,作为一家第三方风控技术服务商,融慧金科一切从客户发展痛点和监管合规要求出发,通过提供标准化数字风控产品,和覆盖获客、反欺诈、信用、存量客户管理等在内的全决策流程解决方案,基于实际场景需求定制建模,帮助客户降低获客成本和风险成本,从全流程满足金融机构在转型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各类需求。

除了合规风控问题,现代化的数据管理也是当前银行机构进行数字化改造时面临的挑战。相较传统的线下业务,线上业务对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王劲表示,当前对银行机构数据管理能力的挑战源于:数据量庞大、数据类别多、数据源头杂、数据不稳定、数据覆盖有限、数据缺失率高、数据格式不规范等数据问题。部分银行机构在数据管理方面缺乏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现有系统不够完善,导致难以支持日益变化的业务需求。对此,融慧金科的解决方案是,将数据管理能力提炼成SaaS模块,直接进行技术输出,帮助各类金融机构实现全面的大数据管理。

2、融慧金科在银行机构数字化改造中的“三大优势”

除了融慧金科这样的行业黑马,腾讯云、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互联网巨头也都紧盯着银行机构数字化改造这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