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就能挡住信号,GSMA力推的5G毫米波是什么
本文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话说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今年的MWC罕见的“鸽”了。不过关于技术的交流没有因此停下来。GSMA在3月中举办了“GSMA中国周线上特辑”并发布了多个报告,其中多次提到了5G毫米波在中国的机遇。
而不少证券机构的研报也指出,苹果即将推出的首款5G iPhone也将支持毫米波频段。
在Sub-6GHz频段大行其道的当下,为什么5G毫米波又频繁回到我们的视线当中?欧美国家主推的5G毫米波频段,又和我们用上的Sub-6GHz 5G有什么差异?我们在这篇文章一探究竟。
本文将解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5G毫米波?
2、5G毫米波有什么优劣势?
3、国内会建设5G毫米波吗?
4、我们买的5G手机支持毫米波吗?
什么是5G毫米波?
5G的设计初衷之一就是利用更加广泛的无线频谱资源——从6GHz以下的中低频段,到更高频率的毫米波频段。
根据 3GPP 38.101 协议的规定,5G NR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 频段和 FR2 频段。
FR1 频段的频率范围是 450MHz-6GHz,又叫Sub-6GHz频段。
FR2 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也就是毫米波(mmWave)。
深蓝色部分代表适合手机使用的毫米波频段
由于24.25GHz-52.6GHz覆盖波段之中多数为小于10毫米波长的频率,这部分频段因此得名“毫米波”,虽然24.25GHz-30GHz一部分波长大于10毫米,但毫米波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根据同样的命名方式,我们也可以把 Sub-6GHz称为厘米波。
2019年国际电信联盟 (ITU) 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 (WRC-19) 期间,两个 5G 毫米波频段获得了成员国的最大支持,分别是24.25-27.5 GHz 和37-43.5 GHz频段。
于是就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在国外,许多运营商采用先铺设毫米波频段的策略,而国内,则以Sub-6GHz频段扩展5G网络。
简而言之,毫米波(mmWave)是5G标准频率之一,波长更短,是国内主流Sub-6GHz频段外的另一种方案。
5G毫米波有什么优劣势?
我们先说说毫米波的劣势。
为什么目前国内运营商以Sub-6GHz作为5G网络的主力,是因为5G毫米波存在一个硬伤——信号。
如果说现在的4G信号是“满血”,Sub-6GHz的5G信号是刚好能用,那么毫米波5G信号就是“战五渣”。
前面提到,毫米波是波长约在1毫米-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而初中物理课本告诉我们,电磁波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差。
一片树叶、一张纸、甚至是一滴水的遮挡,就可以让毫米波5G信号彻底“翻车”。
就在最近,数码播主LinusTechTips对T-Mobile和其它运营商的5G信号进行测试,其中T-Mobile覆盖Sub-6GHz和毫米波信号,而对比的运营商主要采用毫米波信号。
在演示中,采用毫米波信号的5G手机几乎可以被任何东西挡住信号,电话亭、一棵树、玻璃、雨伞、甚至是...空气,只要基站和手机之间有遮挡,可能转个身,网络会立刻回落到4G。而采用Sub-6GHz和毫米波同时覆盖的运营商则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