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无人驾驶:行业痒点转痛点,技术研发
在疫情中,无人送餐车、无人消毒车、无人物流车纷纷走上抗疫一线,找到了之前困扰自动驾驶行业许久的“真实应用场景”难题。
但遗憾的是,真正的无人载客驾驶,却没能发挥大的作用。疫情期间,包括硅谷Waymo、Uber的自动驾驶都完全停止了。
“疫情加速了我们的技术研发。“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表示,”2020年是我们追求技术稳定之年,早日让自动驾驶车真正地变成无人驾驶。”
而对于自动驾驶在物流行业的市场前景,疫情也将行业此前的痒点转变成痛点和爽点,“希望到明年底,达到千台规模的常态化运营。”驭势科技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表示。
这场“自动驾驶”主题的线上分享会,是创新工场“疫情后”系列分享的第一场。两位CEO受邀分享了各自经历的疫情变化、疫情后自动驾驶产业动态以及面临的行业拐点。
以下是他们的分享节选:
▌文远知行CEO韩旭:2020是自动驾驶稳定之年
文远知行在2019年11月底正式开始面向用户的全开放自动驾驶载客运营。现在你只要在AppStore上下载一个WeRide Go软件,就可以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44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上,享受Robotaxi出租车服务。
今年2月,文远知行发布了中国首份Robotaxi运营报告,统计显示一共完成了8396个出行订单,零安全事故,总里程达到了 41140 公里,服务用户4683名。
新冠疫情发生后,自动驾驶的运营受到一定的影响。以文远知行为例,3月2号才开始恢复Robotaxi在广州黄埔区的载客运营。目前在美国加州,Waymo、Uber都已经完全停止了。
实际上,如果我们技术能够做得更完善一点的话,这个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工程师出身的我,和文远知行所有工程师一样惭愧,就是真正到使用的时候,我们现在还不能把Robotaxi投入到真正的运营当中。
如果疫情发生得再晚一到两年,我们的自动驾驶就算不能接送病人,也可以给医院运送口罩,送饭,运送物资。因为实际上有一个悲剧是,很多给医院做志愿者运送病人的司机也感染上了病毒。如果我们技术能够做得更完善一点的话,这个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纯无人驾驶,那么自动驾驶运送疑似的病人是非常适合的,因为自动驾驶无人车里面除了病人,没有司机,那么等到运送完一个疑似病人之后,我们可以迅速地使用酒精来消毒车,避免下一个病人交叉感染。
疫情也加速了我们的技术研发。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市场,让大家知道无人驾驶有多么重要。现在又增加了一条就是,自动驾驶能够在流行病大范围肆虐的情况下,防止流行病的传播,因为你有很好的私人空间,可以每运载一次客人之后消毒。
另外一方面,也想利用这样的情景来推动政策上的突破,希望法规能够尽早支持全无人自动驾驶的测试。最后,希望通过加速自动驾驶的落地来促进经济复苏。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把技术做到足够稳定,早日让自动驾驶车真正地变成无人驾驶。我也给我们工程师团队提出要求,2020年是稳定之年。我不要求技术做的有多酷炫,但是我需要做到非常稳定。场景是不是做1万次,都能稳定处理?这是最关键的。
自动驾驶的落地是一个铁三角模式,必须要有三方的紧密合作。一方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提供商,比如Waymo、文远知行、Cruise这样的公司。另一方是非常具有技术实力的车厂,比如Cruise曾经被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GM收购,结成了联盟,而文远知行也在2018年被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战略领投。第三方是出行服务平台,比如Uber、滴滴、广州白云出租汽车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