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26 19:14 的文章

到2025年形成六个“千亿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

  3月26日下午,浦东新区举办全力推动浦东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浦东新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并解读科技创新功能优势倍增和产业能级倍增的行动方案。

到2025年形成六个“千亿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

  九大专项措施

  聚焦产业能级和空间优化

  根据浦东新区产业能级倍增行动方案,到2025年,培育形成六个“千亿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针对重点优势产业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示范应用推广方面分别给予政策支持。整个政策体系立足助力企业主体,强化问题导向,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活力互动,从推动产业能级提升、空间优化利用两方面提出了9条举措。

  集聚优质产业创新资源。对新引进的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平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等优质产业创新项目落地给予奖励。鼓励研发中心成为结算中心,对研发中心经济贡献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核心人才奖励。

  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对新增的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项目完成后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企业奖励。

  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生物医药企业产业化成果落地,对一类新药、二类新药、首次仿制药获批上市,或三类医疗器械、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获批上市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药品生产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鼓励产业链协同联动。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加强合作,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加强合作,鼓励本地企业转型进入航空产业龙头企业的供应体系。

  支持示范推广应用。鼓励高端集成电路产品、5G核心设备及配套产品、基于5G网络的创新产品应用销售,支持重点优势产业领域的应用场景示范、功能平台等项目,支持区块链、边缘计算、异构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

  保障产业用地供给。优化产业用地储备机制,优化产业用地项目准入,在工业用地复合使用上探索工业、研发、办公、商业等功能用途互利的用地混合布局、空间设施共享。

  提升存量空间绩效。鼓励“退二优二”腾挪产业空间。鼓励产业区块内优质项目实施改扩建,允许产业区块外优质项目实施“零增地”改扩建。允许产业区块外存量企业开展设备技术改造。

  支持盘活存量空间。鼓励优质项目充分利用存量产业空间,提高产能、扩大规模。鼓励园区平台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和物业空间,盘活的存量工业用地应用于提升产业能级。

  配套支持市级项目。对获得上海市级专项资金立项资助(具体的专项政策目录由年度申报指南公布)的项目,给予一定配套支持。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对上海市入库培育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原则上,同一项目各级政府奖励和资助总额不超过企业总投入的50%。

  科创体系实现六大功能倍增

  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是浦东经济腾飞主要手段。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中,浦东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优势倍增和现代化产业集群分别制定了整体目标和整体布局。

  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优势倍增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把浦东建设成为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资源最集聚、创新转化机制最灵活、创新创业生态最活跃、科创产业融合最紧密的地区。

  浦东将围绕科学发现、科创策源、创新主体、创新转化、科创孵化、产创融合六方面实现功能倍增,打造科学设施集聚新高地、构建科研协同创新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打造高能企业培育新优势、孕育硬核产业集群新动能。

  重点实现六方面倍增:

  科学发现功能倍增。把准世界科技前沿新方向,聚焦“从0到1”,在光子科学、量子科学、脑与类脑科学、结构生物学、天体物理等领域,争取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

  科创策源功能倍增。到2025年,建成10个大科学设施,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学设施群,张江科学城打造成为全球综合能力最强的先进光子科学中心。

  创新主体功能倍增。推动研究性机构、创新型企业、各类人才集聚,到2025年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高能级科研院所,汇聚大批创新型人才。

  创新转化功能倍增。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浦东模式,到2025年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达到250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