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23 09:38 的文章

论农信社依托科技实施集中运营的必要性

近年来,关于全国农村信用社25家省(自治区)联社的职能定位逐步明确,就是“淡化管理、强化服务”,办成员行社“办不好、办不了、办了不经济”的事。笔者认为,充分发挥省(自治区)联社科技赋能的优势,搭建运营服务支撑大平台,将县级法人运营工作的前、中、后台进行分离,前台留在基层网点或客户身边,中后台集中到省(自治区)联社,实施省(自治区)级集中运营,是省(自治区)联社强化行业服务理念的最有效抓手,是有效提升农村信用社支农活力的迫切要求。

当前运营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国农信社除4个直辖市农商行、黄河银行和少数几个省联社实施集中运营外,其余省和自治区的农信社大都采用传统的“全流程单点作业”运营模式,即以网点作为业务发起端和落脚点,单笔业务的所有流程均由单一柜员在营业网点全流程办理。具体流程为:客户提出申请——前台柜员受理——审单。如果正确,录入——复核——记账——办结;如果不正确,退回给客户。

这种传统运营模式根据其流程设计及运行特点,可以概括为“全流程单点分散运营模式”。“全流程单点”是指全部业务流程均由经办柜员一人全流程操作。“分散”是指经办柜员分散于各个基层营业网点,同级机构运营职责分散,不同产品的运营环节在同级机构中仍分散于多个部门。这种运营模式流程设计简单明晰,管理难度较小,适用于业务脉络简单、操作流程较短的业务品种以及业务量较小的营业网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业务品种的不断创新、业务量的持续扩容以及网点、机具、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化获客渠道的不断推进,上述运营模式以及组织架构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便捷化、智能化的客户服务需求和日益精细化、集约化、差异化的运营管理和服务需求。

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每笔业务全流程的所有操作风险均集中于经办柜员一人,对柜员的专业知识储备、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等要求较高,且操作过程中受人为干扰较多,不利于防控操作风险。二是因每笔业务的全部环节均必须由单一柜员依次串行操作,流程设计冗长,不利于通过分工合作提高运营效率。三是每个网点均独立营业,不论网点大小、客户多少,均必须开通全部业务品种,并根据“岗位制约”要求配齐必备岗位及相应人员,不利于业务量偏小的营业网点压降人力成本。四是业务办理期间,客户只能在窗口长时间被动等待,参与感和体验度较差。五是由于柜员的工作重心在于全流程办理业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向客户进行深度营销,营业网点产品销售功能缺失,整体附加价值不高。六是产品运营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的责权划分,一方面突破了同一业务品种不同操作环节间的相互制约,加大了操作风险管控难度;另一方面割裂了相同业务或者类似业务同一环节之间的联系,各产品之间泾渭分明、各自为政,相关制度规范与操作标准政出多门,强行阻断了各业务品种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了业务品种间的数据壁垒,加大了后期业务整合及业务创新难度,致使基层个性化需求难以迅速得到解决。因此,运营工作在同级机构间横向上的“归口管理”亟待加强。

改变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运营管理是企业三大主要职能(财务、营销、运营)之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从广义上讲,运营管理涵盖了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股东创造财富、为自身稳健经营防范风险的全部过程。狭义的银行运营管理是指以中后台运作为重点,对实现银行业务与产品的前中后台操作系统、制度和流程进行规划设计、组织运作与优化改进。运营管理作为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平台,承载着银行业务运行的核心职能,对银行提升服务效率、防范风险、优化成本结构、培育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银行运营管理的主要形式包括集中清算、集中授权、集中作业、集中监督和集中支持保障等方面。

随着银行经营活动的日益综合化和互联网化,业务和产品越来越复杂,客户弱势地位已发生根本转变,客户营销和流失风险越来越高。这些都促使银行必须从生产或产品导向走向消费者导向和服务导向。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有序推进导致存款与贷款的利差、负债与资产的利差变得越来越窄,利润点越来越低,这就倒逼银行业把以“控风险、降成本、提质效”为内容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列为经营管理转型提质的重要路径。此外,全国农信社的银行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农商时代已然来临。由于新增了股东分红的压力,对农商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改制后的农商行一方面是钱不好挣了,另一方面又必须多挣钱。综上所述,如果不在风险控制、节约成本、提高质效上深做文章,不真正把运营管理和服务这一银行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紧抓在手,必将导致好的客户不断流失、新的客户引不来,支持“三农”的活力就难以释放,日子自然好过不了。怎么办?答案很明确,就是实施集中运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前、中、后台分离控制风险。而要在现有的运营模式下改变这种局面是不现实的。因为单一法人机构逐一实施集中运营,投资成本过高、规模效应难显。

科技赋能实施省级集中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