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22 10:04 的文章

“新基建”加速5G建设 运营商临转型之考

本报记者 唐金燕 张靖超 北京报道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围绕5G展开的新基建投资建设已经开始落地。

“去年制定任务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今年疫情的影响,所以今年任务还是比较吃紧的。”一名广东移动的内部人士李瑞(化名)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道。

但另一方面,某家设备商的一名内部人士耿明(化名)也对本报记者感慨:“本来认为疫情可能会推迟5G的招投标的工作,现在看来非但没有推迟,而且是提前了。”

而这也是可能受近期被频繁提起的“新基建”政策影响。早在2018年年底,“新基建”的概念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被提出,其中涉及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过当时批复的项目大多数还是轨道交通项目。近期,疫情再次将聚焦点转移到“新基建”上来,这一次,5G网络的建设已经被列入了“加急列表”。

目前,中国移动已在核心网、承载网、无线设备(基站)等方面全面开展招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已开展对无线设备的招标工作。

运营商的5G网络建设具有提振相关产业链的作用,同时,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也促使运营商加速向to B业务转型。

投资建设周期将长达数年

5G基础网络建设是从部分城市的试点实验开始的,2019年6月份开始便有小规模的相关采购招标,不过比较大规模的采购招标则是始于2019年12月26日,中国移动发布了28个省份的SPN设备新建集中采购招标,采购金额近百亿元。

5G基础网络建设可大致分为核心网、承载网和无线设备三类,在2019年12月26日底开始招标的SPN设备是中国移动专门提出的一种5G传输技术方案,属于承载网的类别,而在2020年1月,中国移动开展5G SA核心网移动用户数据设备采购招标,2020年3月5日、6日,中国移动分别启动2020年5G SA核心网新建设备以及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采购公告,预计总数量超过21万个。这也意味着,中国移动已经全面开启了5G网络建设。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采取合作建设5G网络的方式,在2020年3月10日,双方联合启动5G SA无线主设备联合集中采购,预计采购规模不少于25万个。

不过,到现在为止,5G网络建设所面临的成本问题仍然存在。

中兴通讯的一名内部人士田野(化名)告诉记者,原先一个4G基站能够覆盖周围5公里的范围,而5G基站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但是穿透力会更弱,因此可能一个5G基站只能覆盖周边500米的范围,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基站密度。另一个则是基站的功耗,一个5G基站的耗电量大概是4G基站的2~3倍。

目前仍然未能找到方法去降低基站功耗。“虽然基站容量会增加,但是功耗难以下降。除非找到一个新的材料,但目前是没有的。”田野说道。

5G网络一方面是从城市开始覆盖面向公众的宏站,另一方面也会建设针对工厂或者企业的5G试验网。5G网络在城市所需要的密度更大,深度覆盖需要更多的时间。

运营商对于5G的投资将会是一个长期且持续性的过程。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在3月17日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20》中预测,2020年到2025年期间,中国运营商将支出1800亿美元左右费用于移动业务建设。

耿明表示,5G建设如今是处于一个前期阶段,基站数量也比较少,也因此他认为现在基站的能耗成本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在于第一期的基站你建到哪里,哪里效率最高,你如果选得好,基站一天产生的收入就可以把电费等成本覆盖。”耿明透露,目前运营商是选择4G高容量的地区进行5G网络建设。

将发力to B业务

运营商进行5G投资如何收回投资,亦是业内关注的话题。

三家运营商早已推出了相差无几的5G套餐,李瑞也告诉记者,5G套餐方案在短期之内可能不会有什么变化。2019年5月时,工信部和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运营商减少在售套餐的数量,一年的减少幅度要达15%。记者也注意到,很多互联网流量套餐也已在去年下半年陆续下架,“达量限速”的“无限流量卡”套餐也被下架,此举被部分业内人士看作为5G套餐铺垫道路。

在套餐方面,三大运营商恐怕已经不再进行“零和博弈”。除了对已有市场的巩固之外,C端市场在未来或将依靠5G手机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5G网络。“现在套餐种类在减少,今年没准还会有卖手机的任务。”一名中国联通的员工对本报记者感慨道。

中国移动在3月19日发布2019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全年营运收入达到745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通信服务收入增长仅为0.5%;股东应占利润达到1066亿元,每股盈利为5.21元,同比下降9.5%。

“个人用户的套餐方面已经足够优惠了,未来发力在行业,通过行业服务获得增量。”中国移动的一名从事5G应用开发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