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21 09:17 的文章

“你们报复性消费吧,我要报复性存钱了”

复杂的商业世界 听吴晓波就够了

一个人的消费或储蓄行为很微小,但这样的微调汇聚起来却足以改变一个行业。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月20日,钟南山首次宣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两个月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一张关于“零”的报告单——3月18日,湖北首次零新增确诊病例。

疫情的阴霾正在渐渐散去,但疫情带来的“创伤”还需要时间来治愈。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

“你们报复性消费吧,我要报复性存钱了”

其中,餐饮消费受重创,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次之,下降17.6%。

商品零售中,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同比下降41.1%,汽车类下降37%,家具类下降33.5%,建材类下降30.5%,家电类下降30%。

“你们报复性消费吧,我要报复性存钱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为了尽快修复经济,政府赶紧给企业主们“发补助”。这不,就在3月13日,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促消费19条”。

各地政府更是操碎了心,不仅领导带头“逛吃”,还纷纷推出消费券。据媒体统计,目前已经有一波超过14亿元的消费券红包在路上了;南京将发3.18亿元消费券,浙江将推出10亿元“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文旅大红包”……

“你们报复性消费吧,我要报复性存钱了”

南京市长韩立明逛书店买书

小巴作为消费者,也觉得是时候好好抚慰下闷了两个月的自己,编辑部也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疫情后第一次聚餐去哪?周末该去商场“剁手”了,五一安排一趟旅行吧……

不过,也有同事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这时候,报复性消费还不如报复性储蓄。

理由也颇有道理:疫情期间许多企业无法正常复工,有的甚至发不出工资或少发了工资,但家里的房贷、车贷还有信用卡照样得还;即便照常发了工资,可钱到用时方恨少,还是多储备少消费吧。

那么,疫情后到底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储蓄?其实小巴觉得这个问题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答案,每个人只是根据自己当下的状况做出一些微调而已,也谈不上什么“报复”。

一个人的消费或储蓄行为很微小,但这样的微调汇聚起来却足以改变一个行业。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数据和大头的观点,看一看疫情得到控制后,我们这些小行为,会给餐饮、楼市、车市、理财保险等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餐饮业

只等政府一声令下,全面开吃

3月1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2月,样本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80~100%,外卖成为续命稻草。91.6%的样本企业在疫情期间发力外卖产品。

*样本企业:连锁餐饮集团企业71家,涵盖餐饮品牌201个,门店数61593个,直接解决就业130余万人。

可要撑住啊,等疫情结束,我们就去下馆子。微博上 “疫情过后的第一件事”话题阅读量高达4.3亿,排名第一的是“吃火锅”,点赞数超过了20万。

“你们报复性消费吧,我要报复性存钱了”

火锅店开通外卖后爆单

疫情后,餐饮将成为最先迎来报复性消费的行业吗?来看看大头观点。

“你们报复性消费吧,我要报复性存钱了”

目前,堂食恢复得还不理想,很多店面的上座率不足两成。消费者的恐慌阴影还在,并且“测温登记”等硬性规定也带来不太美好的消费体验。

相比之下,消费者对方便即食、外带灵活的品类接受度更高,比如茶饮回暖的速度明显好于餐食,甚至很多线下门店有排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