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或将封城,但英国仍保留“群体免疫”逻辑
过去一天里,英国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病例 676 例,累计确诊病例达 2626 例,死亡人数从 71 人上升至 104 人。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严峻的形势迫使英国政府准备出台应对新冠病毒的紧急法案,为此伦敦预计未来几天内将封城。
伦敦是英国病毒传播速度最快、形势最严峻的城市,因此也将成为第一个落实新冠紧急法案的城市。预计具体措施将包括:强制关闭餐馆、酒吧、酒馆和电影院,并限制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等。尽管如此,这在程度上要比中国武汉的封城措施宽松。
实际上在 3 月 16 日,英国政府刚推出了新的 “避险” 措施,包括要求所有人群社交疏离,尤其 70 岁以上的人群要自我隔离。此前的 3 月 12 日,英国宣布从第一阶段的防堵进入第二阶段的拖延,要求出现发烧和持续咳嗽症状者在家自我隔离一周。
就在 3 月 16 日当天,帝国理工学院发布第九版新冠病毒传播和影响的建模报告称,考虑英国政府本周最新干预策略后,新冠死亡病例将从 25 万下降到数千到 2 万。报告题目为《非药物干预对降低新冠病毒死亡率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影响》。
英国最新的干预措施正是基于帝国理工学院的报告。研究对比了延缓策略(mitigation)和压制策略(suppression),前者重点在于减缓但不一定阻止流行病的传播,而是为了降低医疗需求峰值,同时保护那些高危人群;后者是为了扭转流行病的增长态势,将病例数减少到较低水平,并无限期维持这种情况。
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倪大新在一篇文章中将延缓策略称为类大流感策略,以美国、法国、英国、瑞士等为代表,关键措施是重症病例的救治,目标是控制传播,延缓流行速度,减轻总体危害;压制策略称为类SARS策略,以中国、韩国等国为代表,以“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早隔离、早治疗”为关键措施,目标是控制流行,彻底阻断传播,消除危害。
帝国理工学院报告指出:对于有能力的国家来说,压制策略是首选,只是在许多国家,长期压制可能不可行。对于英美而言,可考虑轻度的压制策略,要求所有人保持社交疏离,以及病例隔离和有症状的家庭隔离。如果有必要,则需要关闭各级学校和大学。
研究认为,英国需要抛弃 “群体免疫” 观念。不过出于担心疫情反弹的考虑,报告给出了一条中间道路,即更加灵活的干预策略,而非维持干预强度不变的刚性举措,以期能避免疫情二次暴发。
(图 |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但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系教授陈声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表示,在英国最新举措下,如果病毒不会自动消失,那结果可能是缓慢地向群体感染免疫发展。
目前多数病毒学家倾向于认为新冠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那么也就是说,考虑报告给出的新方案以及目前采取的措施,英国并未彻底抛弃 “群体免疫” 观念,只是将群体免疫的速度放缓了,将疫情曲线峰值拉低,以等到疫苗或药物产生。
新数据,新结论
帝国理工学院的报告是基于新的疫情数据而来。从英国早期和中国、意大利的情况看,ICU 的需求是其原先预期的 2 倍之多。最新数据显示,住院的新冠患者中有 30% 需要重症监护。
此前的预计是,如果英国不采取任何措施,死亡人数会高达 51 万,并且在 4 月中旬就会发生医疗系统崩溃,最终的 ICU 需求将超出上限的 30 倍以上。
如果采取上周的延缓策略的话,即结合病例隔离、家庭隔离、高危人群的社交疏离(即拉大社交距离)等举措,仍然造成 25 万人死亡,医疗系统照样不堪重负。这些措施的另一个结果是,仍然有大量难以获得医治的其他疾病患者。
在分析了英国和美国的情形后,报告得出结论,任何一种孤立干预措施都有局限性,需要将多种干预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对抗新冠病毒。
研究人员研究了所有 5 种可能减少感染和死亡的干预措施,包括:有咳嗽和发烧的人居家隔离 7 天;有症状出现的家庭隔离 14 天,以观察其他人是否出现症状;社交疏离,即将家庭、学校和工作中的人际接触减少四分之三;70 岁以上的人群待在家里;关闭学校和大学。
所有的延缓措施都是为了拉平曲线,减少发病率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