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15 12:01 的文章

4年时间饿了么卖身阿里 创始人张旭豪出走

如今,外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对于外卖最在意的一点就是食品卫生。在外卖行业发展初期,监管不完善,平台利益驱动,导致外卖的卫生安全问题被315曝光。

315揭开外卖“黑作坊”

2016年,央视在315晚会曝光了饿了么平台上存在线上线下餐馆信息不一致、食品安全卫生存隐患、缺乏食品经营执照等问题。“黑作坊”恶劣的厨房条件和烹制手法令人触目惊心。

在“饿了么”网站上有家网名为“食速达”的商家,菜品色泽艳丽,厨房不锈钢灶具洁净透亮。而实体店的厨房却是一个昏暗狭小的制作间,墙上、灶台上、饭锅上到处是黑乎乎的油渍。

外卖商家老板娘把刚从外面买来的火腿肠,用牙咬开外包装就直接分切配到炒饭中。掉进脏东西的饭盒,在桌上磕一下,就直接装饭。饭勺用完后就直接放在全是污渍的锅盖上。

在2016年3.15晚会播出后,北京食药监局迅速查处了暗访中曝光的通州饿了么门店的食品加工点。对于央视315晚会的曝光,饿了么回应称成立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并连夜部署,核查全国范围的餐厅资质。

饿了么CEO张旭豪发表内部信,承认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饿了么确实存在失职之处。暴露出了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饿了么的整治效果被消费者和媒体质疑。

在2016年3月底,北京朝阳工商分局行政约见了“饿了么”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敦促“饿了么”履行网络交易平台的审查、登记等法律责任。

2018年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为外卖平台和入驻商家提供了运营、管理规范。市场监管机构与外卖平台也加大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将网络餐饮与实体餐饮服务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

外卖行业“洗牌”

距离2016年3.15曝光即将“满月”之时,2016年4月13日,饿了么宣布与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2.5亿美元投资。截至2016年3月,饿了么业务覆盖300多个城市,用户量超过5000万,加盟餐厅近50万家,日交易额过亿。

饿了么与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将在多项业务上进行深入的合作。手机淘宝和支付宝将与饿了么进行合作,支持饿了么为更多用户提供优质外卖服务。同时,口碑平台的外卖服务也将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此前媒体报道饿了么将与口碑合并运营亦将坐实。

早在2014年,饿了么曾获得了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投资,双方深度战略合作。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随后有消息称,合并后的“新美大”已完成28亿美元融资,其中腾讯投资10亿美元。而市场中也在流传美团与饿了么合并的传闻,饿了么CEO张旭豪则表示在大众点评投资饿了么之前,双方就互相签订了限制性条款。条款规定,在接受大众点评战略投资后,饿了么不得再接受美团的战略投资,限制条款还要求大众点评如果与美团网合并,将主动放弃在饿了么董事会席位及投票权。

2015年7月百度宣布分拆百度外卖进行独立发展和开放融资。未来百度外卖将加速扩张,基于其同城物流体系,拓展至商超、便利店、鲜花、药店等更多商户及品类,进一步扩大平台优势。

外卖市场饿了么、美团、百度的三足鼎立格局背后,BAT也完成了自己在该领域的资本布局。

卖身阿里 “张旭豪饿了么”时代终结

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随后的三个月,大众点评切掉饿了么所有流量,转化成美团。合并前美团在团购和外卖两个战场双向出击,资源需要慎重平衡,而一旦团购战场结束战斗,美团把全部资源都倾斜给外卖。这让本来就在流量上处于劣势地位的饿了么更加被动。

经历了接连打击,年中张旭豪下令他要亲自管交易平台。但美团点评的整合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饿了么在流量上更加“吃力”。2016年年末,饿了么高歌猛进发起“冬季战役”,但并未力挽狂澜。

2016年12月底,有媒体报道称,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与阿里对赌失败,张旭豪或将离开饿了么,阿里将全面接管饿了么。对此,饿了么回应称,饿了么与阿里之间无“对赌”一说,从未与任何公司谈及收购之事,饿了么的独立发展一直得到阿里的大力支持。饿了么整体运行良好,不存在报道中所谓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