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2-28 03:55 的文章

生鲜电商大考,盒马手握“盒”武器

数字化工具成了生鲜电商平台的“长板”。

生鲜电商火了。春节期间,盒马鲜生、美团买菜、京东到家等高速增长。

对于各家生鲜电商平台来说,客流订单不再是问题,如何消化海量涌入的订单成了难点。缺货可通过各种手段得到解决,但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分拣、打包和配送等环节均存在巨大的瓶颈,原有人手很难满足暴增的订单需求,临时增加人手完全来不及,这时候数字化工具就成了生鲜电商平台的“长板”,像盒马智能悬挂链这样的数字化工具在疫情期间就呈现出很强的应对极限峰值订单的能力,不只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了订单高标准履约,同时还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未来有望成为生鲜零售的标配。

01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遭遇供应链物流大考

疫情期间供应链和物流受到较大影响。封村封路后农民无法下地采摘,农产品上行遇到很大问题,一年是农产品的滞销,另一边生鲜平台普遍缺货。平台要能保证有货同时价格稳定,就离不开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传统商超一向有不打烊习惯,供应链稳定。不打烊的盒马也第一时间宣布了不涨价,基于与上游种植者和供应商形成价值共同体,确保稳定供应。每日优鲜则成立了疫情应对指挥部,动员全国300+买手到产地组织人员采摘,每天保证1500吨蔬菜生鲜供给。

生鲜电商大考,盒马手握“盒”武器

有了货,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田间地头的商品先是会到达门店/仓库,接着还要配送到家。用户下了一个订单后,商品先要在门店/仓库由打包员实现快速打包,接着再由配送员骑着电瓶车送上门,盒马这样的前店后网的模式,则同时支持送货到家或者门店自提。

然而疫情期间订单暴增三倍以上,人手十分有限,因此生鲜从仓库/门店到用户家还存在不小的挑战。平台没货用户可以理解,有货却不能送,同样影响用户体验,不少用户在疫情期间都反馈生鲜电商平台普遍需要卡点抢……

在生鲜送货难的普遍现状下,盒马表现得最好,也恢复得最快。南都记者对盒马、京东到家、每日优鲜、钱大妈等9大平台的一份调查+评测显示,最快最守时的TOP3平台分别是盒马、京东到家和每日优鲜,其中盒马远超另外两家平台。不同生鲜电商平台出现差距的核心原因在于运转模式各有不同,因此对于极限场景有不同应对能力。

京东到家是平台模式,类似的还有口碑+饿了么、淘鲜达、美团外卖等平台,供应商是社会化商家,这些商家依赖第三方物流在疫情期间运力紧张,配送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很多处于瘫痪状态。京东到家采取众包物流模式,一定程度降低了成本,但是在效率、体验上存在劣势。 

每日优鲜则是主打前置仓,即在社区附近设置专门的前置仓,每天会先将商品提前分发到前置仓,这样的扁平化架构让仓库距离消费者更近,配送时效性有保证,不过面积小品类少,客单价上不去、运营成本相对更高毛利率低,类似的玩家还有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美团买菜等平台。

生鲜电商大考,盒马手握“盒”武器

盒马则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代表了,门店和物流均是自营。盒马旗下已有盒马鲜生、盒马菜场、盒马mini、盒马里等七大业态,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在面积、效率和成本之间达成平衡。盒马的模式里,到店和到家两个场景相互协同,无缝协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疫情期间线上通过共享员工、集单配送等方式满足运力,让用户可以足不出小区大门买菜;运力万一不足用户可以到店自取,线下每天会多次补货全力保障货架是满的,同时会与多项防疫举措让居民安心到店,保障特殊时期居民基本生活物资需求。

生鲜电商大考,盒马手握“盒”武器

疫情期间盒马的订单规模远远超出其余平台,有的门店同比增长超过5倍。一位业内人士向罗超频道透露,一家盒马门店每天能承载一万单左右,而传统超市和前置仓模式一天2000到3000单是极限,超市人手不足,前置仓则是面积太小。盒马在分拣、打包和配送上能应对极限峰值订单,线上运力表现最好、恢复最快的关键在于每家盒马门店都有的智能悬挂链系统,以及背后的数字中台。

02

分拣员与“悬挂链”并肩作战抗极限

疫情期间,所有营业中的盒马门店的智能悬挂链系统均在持续运转。盒马后台接到一个线上订单,这个订单里面的商品有水果,蔬菜、零食、酒水、熟食、日用品……分布在一个门店的不同区域。一般超市里面打包员需要来回走动完成一个包裹的分拣,一天下来运动步数往往会超过3万步。盒马则是将订单进行拆解,将不同任务分配给不同区域的打包员。守住自己区域的打包员会在终端POS机上收到任务,按照指令将水果、蔬菜、零食等不同商品放到悬挂链上就可以,智能悬挂链系统会自动汇集后完成打包,后台快递员取走包裹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