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1-10 15:14 的文章

各地新建大学盘点:与其吸引外来人才不如就地

当众多城市掀起争夺人才的热潮时,一些地方将眼光瞄准了人才养成链的上游,加强人才的本地培养能力,办大学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迎来哪些新大学?它们将在哪些城市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2019年的公开信息,统计口径包括:哪些省市官宣了新办大学的计划,哪些新大学完成了选址或取得其它实质性建设进展,哪些城市将在2020年迎来新大学的首批学生等。

梳理发现,未来全国将有若干所值得期待的高水平大学建成。譬如,中央对雄安大学的定位是“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位于深圳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是中科院系统的第4所大学,将在2020年招收首批研究生;冠以“(粤港澳)大湾区”头衔的大学将落子东莞;佛山则计划建设一所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的佛山理工大学。

一方面,高校是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平台,将成为城市人才持续供给的“蓄水池”;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本身就将吸引和集聚包括大学教授在内的高端人才。此外,大学作为重要的科研、文化资源,也将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新大学的布局及发展,将一定程度影响城市竞争格局。

各地新建大学盘点:与其吸引外来人才不如就地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哪些城市将迎来新大学

从全国区域版图来看,一些重要城市将迎来新的大学。

2019年5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上,东莞市长肖亚非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国家已经初步同意,在东莞滨海湾新区设立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湾区大学,相关筹设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东莞滨海湾新区位于广深两大核心城市之间,毗邻港澳,是珠江东岸少有的可集中连片开发的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被普遍视作大湾区大学将在此落子的主要原因。

同年5月,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表示,雄安大学筹建已形成工作方案。9月,相关规划方案显示,雄安大学规划用地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东北部,处于高等教育与科创区内,毗邻科研区、未来岛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4月,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联合印发《切实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工作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三省联合港澳台及国内外名校共同打造一所综合性大学。

此外,据青海西宁本地媒体2019年12月底报道,“开工建设西宁大学”将是青海2020年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

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拥有以城市命名的大学,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也终将迎来“西宁大学”。截至当前,青海省仅有12所高校,其中4所为本科院校,西宁大学的创办将为青海较为薄弱的高等教育事业增添一分力量。

除了区域性概念的综合性大学之外,一些城市将迎来专业性大学。2019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复筹建康复大学,学校将落地于山东青岛。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上,康复大学(筹)举行了揭牌仪式。据了解,康复大学聚焦国家康复事业发展核心需求,初期招生规模将控制在5000人左右。

此外,合肥在2019年正式迎来了第一所艺术类本科高校安徽艺术学院,当年12月,位于杭州的中法航空大学举行了奠基活动,位于宜昌的湖北航空学院也举行了项目开工活动。

大湾区领衔高校建设“井喷”

在众多区域之中,粤港澳大湾区领衔新一轮的大学建设爆发期。

一直以来,从民间到学界都有将粤港湾大湾区对标国际其他湾区的提法。对比几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实力,2019年南方教育智库发布的《四大湾区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区高校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共1142所)的数量分别为64、11、16和22所。

但如果不计香港和澳门,其他9座内地大湾区城市的整体高教实力会大打折扣。9座城市只有4所211大学,且全部集中在广州。在《经济观察报》2017年评选的一份“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榜单中,佛山、深圳和东莞均入选,并分列一、二、四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地,为三地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机遇。在前述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上,除了透露大湾区大学的进展外,肖亚非还表示,东莞将大力提升东莞理工学院的办学水平,推动区域创新。

以合作办学形式落地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在2019年9月已正式动工,第一期建设工程预计于2022年年中完成。

2019年年初,在广州市黄埔区党代会上,广州交通大学选址黄埔区的消息获得正式确认,广州将结束没有交通大学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