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1-10 15:13 的文章

乘风转型勇破浪——第三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淄博现场经验交流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王奇 杨秋云

  1月8日,淄博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淄博,分外美丽。

  1月9日,雪后的淄博,蓝天白云,冬日的阳光温暖而灿烂。我市迎来了第三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现场交流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同志,20多个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全国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及涉及的31个城市负责人相聚淄博。

  对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而言,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城市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国家五部委把第三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称为教学活动,编制了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实践教学手册,11个现场教学点,主要反映淄博市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拓展发展空间、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力求从不同侧面展示具有淄博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具体路径。

  2017年4月21日,淄博正式列入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因工作推进成效显著获评优秀,连续两年被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这是一次淄博经验、淄博模式向全国推广的现场会,也是淄博向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及兄弟城市学习的好机会、好平台。

  在现场教学参观中,与会代表们边看边记,边走边聊,交流着彼此在转型升级中的新经验和新看法,感受着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迸发的新活力。

  创新让传统产业满树繁花

  “这是一粒新华医疗自主研发的维生素c泡腾片,遇到水会瞬间溶解。在寒冷的冬天喝下一杯,可以预防感冒。”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新华制药的工作人员将数十杯泡好的维c泡腾片递给与会代表们,大家纷纷品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口味,让代表们交口称赞。

  新华制药1943年成立,是新中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经过77年的积累,形成了包括规模、技术质量、成本在内的综合优势,是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物生产、出口基地,国内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中枢神经类、消化系统类等药物的重要生产企业。

  如今新华制药把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面,最新的高端新医药制剂产业化项目,一期为年产200亿固体制剂合作中心,二期为年产10亿支高端注射剂产业中心及质量研究中心。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增加销售收入50亿元,新增利税8亿元。“我们将力争再造一个新华制药。”新华制药董事长张代铭说。

  “我是第一次来到淄博市,感受到了淄博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成就。我们江西萍乡市也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艰巨。”江西省与会代表黄镇萍说。“淄博的传统产业升级力度大,看到了新华制药的产业园规模建设如此大,发展前景如此好,让人惊叹。许多好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萍乡市学习。”

  医药行业的升级改造让来宾们赞叹之余,传统纺织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更让来宾们心生感慨。

  在鲁泰面料馆,代表们纷纷拍照录像并直呼大开眼界。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即兴出了一“考题”,“看看我穿的这衬衫是啥面料的?”陪同的鲁泰副总经理张建祥一打手就说出了答案:“牛津风格”,让在场的代表对鲁泰人的专业精神由衷敬佩。

  来自河北的代表不禁感叹,鲁泰整个智能制造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了生产模式创新的同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鲁泰纺织生产经营业绩一直位居全国纺织行业前列,是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鲁泰集团始终围绕做精做强主业这一根本目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市场开拓多管齐下,不断推进企业变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正在建设的功能性面料智慧生态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亿米高端功能性面料和300万米功能性膜的生产能力。

  平台思维激发共鸣

  在淄博高新区MEMS产业园里,安静舒适。“园区内入住新恒汇、强贸电子等57家重点企业,聚集了包括4名院士、7名‘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54名国内外高层次出人才,累计开发MEMS芯片单项工艺180项、产品工艺30余项,自主研发项目25个,引进高墩产业项目45个。2019年以来,新科实业、瑞声科技等一批高端大项目落地。”

  讲解员一边介绍,与会代表们一边拿出手机拍摄着这些蕴藏着高科技的大楼和园区内的美景。当代表们了解到,这里多年前还是一片污染区域时,都表示难以置信,让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