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1-08 15:28 的文章

唐山丰南区聚集人才动能助力产业腾飞

  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将人才工作列为“十项重点工作”,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三个努力建成”指明了方向。2019年初,丰南区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丰南人才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做好人才工作,丰南区按照“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施“2+4”工作法,即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建设、产教融合发展“两个新生动力”为牵引,实施对接、培育、树先、建制“四轮驱动”,努力形成多点发力、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引进各类智力人才1627人。其中,高层次智力38人,全职引进研究生及“双一流”本科生等其他高层次人才263人,其他技能型人才1326人。培养高层次人才66人。其中,4人获国家级奖励、45人获省级奖励、17人获市级奖励。新增新晋人才平台53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8个,市级21个。组织开展人才培训65场,培训各类人才6800余人次;举办人才招聘活动12场,提供工作岗位14058个次,达成就业意向3284人;开展各类人才活动31场。

  “两个新生动力”之一:京津冀人才一体化

  丰南区重点抓实与中央部委和京津各大机构的沟通合作,紧盯国家级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变外脑为内智,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智力牵引。

  一是搭建尖端平台,建立万人智库。经过近7个月的筹建,全国第30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于2019年5月正式落户丰南,并于6月27日举办授牌仪式,国家科技部人才中心副主任程家瑜,唐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陈学民等领导出席活动。驱动中心为丰南发展提供了一个涵盖10万名科技领军人才和1500个创新团队的智库。同时,该区的申报材料受到科技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确定为新建驱动中心的申报标准。

  二是对接前沿智力,破解发展难题。依托创新驱动中心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先后举办“国内知名专家丰南行—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产业交流对接会”“国内知名专家丰南行—陶瓷产业交流对接会”等活动,邀请国家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洪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博士刘晓明,国家实验室示范中心主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罗民华等20余位顶尖行业专家,为丰南经济转型升级把脉问诊。有11名专家与8家企业就“炼钢钢坯余热回收技术研发”“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15个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产生经济效益5亿元以上。

  三是借力优势资源,补齐工作短板。针对人才工作者队伍观念更新缓慢、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等问题,赴雄安新区举行青年人才创业交流;借助清华大学理论优势,组织30名人才工作者举办“素质·能力·水平”主题培训班,着力提升人才工作者的政治引领能力;借助天津高端水产养殖优势,建立天津现代晨辉、天祥水产两个培训基地,累计选派12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赴基地进行实训。

  “两个新生动力”之二:产教融合

  丰南区为拓展校城融合的成功模式,以“一示范两试点”为载体,对产教融合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是以校城融合为示范。在全市率先与华北理工大学签订了《校城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围绕技术难题破解、建立研发技术中心等内容深度融合。2019年,组织企业家赴华北理工大学开展对接活动4次,邀请华北理工大学教授来企业参访调研、破解技术难题22次。其中,君业科技等15家企事业单位与华北理工大学签订“君业智慧保温管网研究院”等38个合作项目,涉及资金87万余元。

  二是与名校开展智力对接试点工作。与中国农大、东北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实训、课题攻关等项目5个,举办了“陶瓷行业高层次人才丰南行”,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罗民华等5名教授签订了7个合作协议。正元管业与华南理工、东北大学、昆明大学联合研发的“废物减量新工艺”获得世界先进的技术评定。

  三是与域内职校开展技能人才培育试点工作。面对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丰南区确定了“工作重点在培育,人才重点在本地”的工作思路,将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最高奖(黄炎培优秀学校奖)的丰南区职教中心打造成技能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实施“订单培养、入企实践、培训职工、技师援教、引企入校、合作研发”六种校企合作模式,每年为企业培训培养1000多名技能人才。

  “四轮驱动”之一:引才驱动,确保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