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20-01-02 22:10 的文章

遂宁市2019年度人才工作十件大事

  今年以来,全市人才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紧扣人才强市战略和市委中心大局,以“遂州英才工程”为统揽,以“七大计划”为抓手,以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城市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完善“引、育、用、留”机制链条,为推进遂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重点做好了“十件大事”。

  (一)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并落实“人才双十条”“放权十条”“基层人才十条”“技能人才十条”等人才政策,持续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逐步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将遂宁市中心医院作为试点,开辟自主使用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引进海内外顶尖医学博士40余名,支持医院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自主设置业务科室,自主选拔中层干部12名。率先采用“市管县用”“县管乡用”模式,配齐配强乡村规划师86名,引导人才资源向基层流动。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医疗卫生、教育、农业等七个重点领域开展人才分类评价,探索建立向“5+2+1”重点产业、基层一线及青年人才倾斜的人才评价特殊通道。

  (二)主动作为融入人才一体化发展。积极落实省委关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工作要求,制定《遂宁市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区域内高层次人才流动及其成果认定政策的互认互通。共建成都平原经济区人才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对接干部互派、人才交流、干部教育培训等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启动成都市人才服务区域协调发展“领航”计划,首批选派我市9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赴成都挂职交流;积极组织华泰电气、广义微电子等20余家优质企业赴成都参加“蓉漂人才日”等招聘活动,共计招引各类人才近百名。持续开展“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周末名师”“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活动,促成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区域内的11所高校的53个创新人才团队与5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交流、技术攻坚等诸多领域广泛开展40项合作,柔性承接成都等疏解转移高端人才392名,助推校地联合建设电子信息、石墨烯产业应用、生态酿酒等10余个研究应用平台,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3120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9亿元。

  (三)构建市校(院、企)全面合作格局。与四川大学等新签订校地院地企地战略合作协议8个,我市人才开放合作“朋友圈”扩大至40余所高校和100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推动中科大大健康医疗大数据遂宁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遂宁分中心等一批产学研平台和项目在遂落地与发展,实现市校(院、企)需求互补和发展双赢。在全省率先大规模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20余所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首批吸引944名大学生(其中,博士生14名,硕士生120名)来遂参加为期1-3月的实习实训,打通了新的高校人才流量入口,推动人才引进工作“前置”。以实习实训基地为桥梁,由参加实习实训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牵线搭桥,引入课题组资源和企事业单位对接,有力促进遂宁与各大高校的深入合作。

  (四)推进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中国锂电之都”建设,出台“锂电人才十三条”,为全市产业“一号工程”定向培养行业专业人才。首次放开人才补助条件至本科,在遂州英才组团招聘全国行活动中设立锂电专场精准引才,引进和培育高端及中高级、技术实用型人才1500余人次。创优锂电人才发展环境,配备项目(企业)秘书。支持建立跨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成立“锂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郑绵平院士工作站”、锂资源与锂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锂电基础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天齐锂业电池级碳酸锂产能世界第一,全市锂电企业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18项,主营业务收入127.1亿元,同比增长57.6%。

  (五)打好乡村人才振兴组合拳。出台《遂宁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乡村卫生、规划、教育、产业、文旅、环保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乡村人才振兴百村千户示范工程”评选,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市范围支持培养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000户,将各类先进典型纳入相应层级优秀干部人才库,在提拔任用、考核录用、项目支持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举办“遂宁市专家(博士)服务团基层智力行活动”,100余名全市各领域专家围绕我市基层教育、卫生、农业、旅游等10大领域、59项智力需求,开展专题培训、技术指导、座谈交流和现场示范等活动100余场次,培训基层专技人员2000余人次,活动成效得到市委革军书记肯定性批示。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引导4826名医生、教师等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