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31 05:30 的文章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加强新时期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加强新时期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更新时间:2019年12月27日 18:45    内容来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加强新时期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区档案馆理论学习中心组

  近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基层工作是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基层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民生福祉。档案事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做好基层档案工作意义重大。而基层档案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一、新时期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直以来,各地档案部门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加大档案教育培训力度,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好地满足了档案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时代的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和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萧山为例,就目前来看,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部分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一项做好档案保管的简单事务性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就行。甚至有些领导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自己不想管也不愿管。因此,忽视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未把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对档案工作经费投入少、人员安排少、督促检查少,部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是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待遇和发展前景不够。就萧山而言,目前所有机关、镇街档案工作人员均为兼职,特别是镇街档案员,一般由文书兼任,部分还身兼数职,日常除了完成本部门、科室的业务工作外还要独自完成指导、整理档案归档工作,承担的工作量和压力很大,但却未能享受如组织员、纪检员等中层待遇。同时,档案工作人员相对于其他业务部门人员来说,在晋升交流方面比较困难,这一点在基层更为突出。一旦从事档案工作,岗位很容易被固化,不容易获得轮换到其他岗位锻炼的机会,调出或交流较难。虽然档案人才队伍有职称评定,但机关和镇街行政工作人员待遇不与职称挂钩,且近年来我省取消了机关和参公人员的职称评定,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造成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流动快、更换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年龄性和专业性结构问题突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守得住清苦,要具备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兰台精神。这样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档案工作。即使是从事档案工作,也不愿意长久的做下去。长此以往,出现了年轻人不愿意留,年龄大的难以走的队伍老龄化现象,目前这种问题普遍存在。档案工作还要求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在具体业务工作中有所作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档案干部队伍很多是半路出家,档案专业科班和计算机相关的毕业生非常少。部分人员业务不熟,工作手段、方法甚至理念都比较落后,日常工作尚能应付,却难以适应新时期专业化强的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涌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档案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保存以计算机为主的档案管理操作系统,这也制约了基层档案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四是基层档案工作者职业精神缺乏。当前,档案部门存在向行政化倾斜现象,档案工作的专业性有所缺失。而专业性是档案工作区别于其他社会性事务的重要因素,也是档案工作重要性的直接体现,专业性的缺失也导致目前档案工作者缺乏职业自信,认为档案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社会地位矮化,档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消退。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档案工作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新时期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