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23 04:02 的文章

云霄陶淑楼人才驿站:乡村振兴一线的人才“暖巢”

云霄陶淑楼人才驿站:乡村振兴一线的人才“暖巢”

  台湾亲子国学班定期在陶淑楼开课,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

  12月18日,位于云霄县下河乡内龙村陶淑楼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大门常开,迎接各地优秀人才的造访。在这里,整洁的村居环境、复古的土楼建筑、热情的服务以及淳朴的乡亲邻里,都给外地人才留下了印象深刻。

  “土楼每天都很热闹,特别是到寒暑假的时候,有很多老师来到这里陪伴我们学习。趣味课堂上,我们学会了叠‘不落地’的纸飞机,自创了专属表情包,还能动手做陶艺、印染,每天都盼着新老师带来新趣味。”小村民林艺君的一番话,道出了家乡人才驿站成立后的生活新变化。

  2015年底,“80后”北大学子林炉生带着原先在外积累的公益资源返乡,将“好厝边”计划带进了陶淑楼。在“好厝边”的带动下,小山村筹资金、修土楼、办书院、邀讲师,700多年历史的“陶淑楼”重焕生机;建队伍、迎宾朋、总动员、聚爱心,来自澳洲大学吕志和书院、上海纽约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高校的志愿者以及雷励中国的志愿团队纷纷投身这场公益行动。

  乡土力量被唤醒之际,如何以点带面,让汇聚正能量的“好厝边”变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好平台”?搭建活动基地、玩转“人才+”,成为关键解法之一。对此,云霄县委、县政府下好招才引智先手棋,在陶淑楼内搭建人才驿站,将宣讲创意、探讨学术、实践创意等各种创新交流活动办进内龙,将创业培训、项目路演、创投评估等创业对接活动引进陶淑楼,并为优秀人才服务农村农业提供优惠政策推介、人才信息寻访登记、申办行政审批手续咨询等服务。

  人才驿站挂牌成立后,内龙村人气更旺了。清华大学梦想学校团队带着科普知识来了,英国农村社区研究所的教授带着社区发展新思路来了,台湾国学讲师团、澳门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团队带着国学、陶艺等特色课程来了,福建农林大学的师生学者、农技专家带着果蔬栽培、景观设计等知识来了……一批批年轻人才前来“扣门”,成为助力当地破解农村发展人才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强辅助”。

  在招引人才、服务人才的同时,人才驿站的发展红利也在内龙村持续发酵。“农林大学的专家们把种植技巧带到田间地头来,帮着我改进枇杷种植技术。如今,枇杷品质好、卖得旺,每斤单价提高了2元,去年底每亩能有1万多元的效益呢。”对像村民张娇凤一样的种植户来说,人才驿站成立也为村里装上新的产业发动机,他们学会了留草栽培、增施有机肥、物理治虫等先进技术,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了。

  “村里成立人才驿站后,县里对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外地能人走进内龙、留在了内龙,让大家干事热情更高了!”村主任林炎坤感慨地说道。人才驿站投用后,他见证着自己熟悉的老土楼人气更旺,不断迎来新朋友。在他身后,义工中心、文化站、妇女之家等项目建设正火热进行中,土楼里的人才驿站一天一变化,村民们天天都有新朋友、新老师。

  ☉郭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