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在伊犁河谷的援疆答卷 江苏省第九批援疆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新疆天山雪线以上,岩缝里镶嵌着朵朵雪莲,在皑皑白雪青凛光芒的映衬下,正凌寒怒放。雪莲花,从不与百花争艳,不慕虚荣的品格,像极了不远万里奔涌向前的江苏援疆干部人才。
2016年12月,第九批350名江苏援疆干部人才肩负省委、省政府重托,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伊犁州。“帮助解决受援地群众上学、看病和致富是援疆工作的重要任务。”江苏省援伊前指党委书记、总指挥,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潘道津说。
三年时光如同白驹过隙,全体援疆干部人才牢记使命、聚力实干,“组团式”教育医疗援疆、 “镇村结对”小援疆、特色产业帮扶援疆……在美丽的伊犁河谷奋力书写第九批江苏援疆答卷;援疆干部人才舍小家,顾大家,同雪莲花一样成为新疆人民心中最圣洁的花朵。
教育援疆,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人才
“江苏是教育大省,把江苏教育优势资源、先进理念,注入伊犁、“造血”伊犁,这是江苏对口支援伊犁州的成功经验。”省援伊前指干部人才组副组长钱良介绍。三年来,江苏省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江苏省援伊前指”)突出智力援疆,不仅援建了一批优质校舍,而且一批批教育专业技术人才走进伊犁,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在伊犁州霍城县城北区,粉墙黛瓦的霍城县江阴小学引人注目。作为江苏省江阴市教育援疆项目之一,江阴小学历经15个月建设完成,学校配套设施完善,可容纳在校生1500人。“江阴小学的落成,解决了霍城县城北区适龄儿童入学困难,切实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发展均衡完备的义务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江阴援霍工作组副组长邢益新说。
“第九批中期轮换的张家港教师,工作敬业认真,给巩留高中带来了新的气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感谢他们。”提起第九批援疆教师,巩留高级中学的刘江书记毫不掩饰他的赞许之情。张家港市援疆工作组组长邵军民告诉记者,张家港援疆教师所带的高三(1)班在2019年高考中喜获丰收;这个班全部达本科线,其中本一上线率超过73%;7名学生考取了985重点大学,20名同学考取了211大学。
今年暑期,霍尔果斯市莫乎尔片区开干社区李志远,因他的女儿在连云港援疆工作组援建的学校毕业考上了大学,历时4个多月,骑马带着两面锦旗不远万里来到连云港表达感谢。李志远不远万里送锦旗,体现了连云港援疆小组与霍尔果斯当地人民建立的深厚感情。近年来,连云港选派数十名优秀教师,赴霍尔果斯开展支教活动,为提升当地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年6月,镇江援疆工作组援建的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建设项目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授予2018年度兵团建设工程“昆仑杯”称号。该项目是镇江援疆史上单体最大的“交钥匙”工程,学校从规划设计、建设监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均由镇江援疆团队负责。2018年9月27日,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率江苏党政代表团视察镇江该项目时,对镇江援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动情地说:“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教育办好了,孩子就有希望了,家庭就有奔头了,社会就安定了,教育也就受人尊重了,现在可克达拉镇江高级中学的硬件一流了,软件一流就靠你们了。”
苏州援疆工作组陆泉明担任霍尔果斯市国门初级中学校长,为了将苏州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传播到霍尔果斯,他邀请了苏州工业园区名校校长通过专家讲座、沙龙座谈等形式,进一步开拓霍尔果斯教师们的视野,现在,两地网上课堂和研讨已步入常态化,他还组织30多位苏州名教师来霍交流。
今年9月,江宁援疆工作组援建的特克斯县初级中学新校区正式投用,中学凝聚了江宁人民的无限情意——教育设备不够,江宁开发区伸出援手,两年共捐赠700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江宁区追加2400万元援助款,解决县教育工程历史遗留问题;江宁教育局派出名师团,由3名特级教师、5名市学科带头人、7名校长组成强大阵容,倾心帮带、深入交流,得到了当地师生的广泛好评。
江苏省援伊前指创新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不断提升受援地教育教学质量。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受援地任教,借助“远程在线课堂”等网络途径,成功“嫁接移植”江苏教学经验,帮助提升受援地基础教育教学水平。“江阴班”“淮安班”“武进班”“南通班”实现本科上线率100%。在职业教育方面,江苏职业院校与受援地17所职业学校结成共建对子,在师资、设备、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
医疗援疆,组团式服务边疆各族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