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10 20:59 的文章

人才,来株洲安家(2)

以优厚的安居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国内其他城市多有行动,本埠亦有相应措施。但环顾四周,长沙抢人大战比我们更具优势:高校数量众多,发力较早,城市吸引力更强。相较之下,株洲也有不少自身特色可圈可点:高科技企业人才济济,株洲每万人专利数量88件,是上海的近两倍,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也正是这些人才,支撑着株洲产业转型,推动着创新发展。

但是,这样的成绩并不足够支撑株洲的长远发展。从近年来国内各个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才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首位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过人才的重要性。他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因为产业升级,因为城市转型,我们壮士断腕,关停了清水塘老工业区的众多企业,也因此流失了一批人才,流失了一批人口,从早几年的城市人口净流入转变为去年略有减少。由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大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力度。

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居住环境,吸引人才,是填补清水塘企业关停搬迁空白的必要之举;留住人才,是株洲在未来的城市角逐中不落人后的应有之义;发展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重筑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第一选择。

当然,也有人会心生疑虑,此次的人才购房优惠政策,是否在为楼市造势?其实,大兴人才之举绝非拉抬楼市这么简单。一个城市,吸引人才进驻,聚集的往往是创业能力、创富能力、消费能力十分可观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对一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优良的宜居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又往往是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近年来,株洲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教育和医疗等关键领域也不断发力。这些都是一个城市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当别的城市已经为此摩拳擦掌的时候,我们还在扭扭捏捏就将错失良机。

从另一层面看,笔者觉得相关政策还可扩大覆盖面。株洲的高职院校全国有名,也为株洲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是否能够为这一群体考虑,也需要从长计议。还有那些在芦淞服装领域打拼的低学历者,经过努力收获成功的算不算人才?外出创业功成名就返乡的人士算不算人才?这些都需要思考。

一个移民城市,天生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深圳能够迅速走出转型的阵痛期,东莞能够在腾笼换鸟中实现蜕变,创新、科技和人才就是最核心的叙事语言。

作为一个从外地来到株洲的人,已经在此生活扎根的株洲市民,笔者祝愿株洲的明天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