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07 08:56 的文章

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人才创新港

本报评论员 黄青山

前海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揭牌,深圳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进入加速期。在本次深港人才合作年会上,与会各方探讨前海如何发挥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作用,率先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充满活力、能量丰沛的“人才蓄水池”,也最有条件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人才创新港。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强国际人才资源战略布局,抢占人才创新红利。在工业化阶段,城市竞争聚焦在资源红利和劳力红利。在大数据时代,城市竞争更多集中在创新红利、人才红利。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正深入推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而要实现这三个变革,就要从争抢物理资源要素转向人才资源要素,通过人才聚集技术链价值链产业链。

打造国际人才高地要与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结合起来。本次深港人才合作年会发布了《关于以全要素人才服务加快前海人才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构建多层次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推进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营造人才发展宜居宜业环境”“开展国际人才管理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共推出20项具体措施。此举将有利于优化服务人才创新的营商环境,为人才释放创新活力提供支撑。但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服务人才的创新环境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切换,涉及到打通堵点难点,要从深化政府放管服方面攻坚克难。今年披露的西部某省人社厅任性用权,把用人单位期盼的人才备案制卡成了审批制,这说明人才服务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过程并不轻松。

打造国际人才高地要以产业创新为引领,营造吸引国际人才的肥沃土壤和宜人气候。坚持“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双向结合,让引才引智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以深圳华为坚持不懈发展5G核心技术为例,华为给一大批国际人才筑起了研发创新的平台,而这些国际精英不负所望,在核心领域频频取得突破性成果。据介绍,华为引进和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其中至少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专门在基础领域研究的专家,以及6万多名工程师。正是国际人才聚集智慧,共同攻关,华为才得以在关键领域取得核心技术,其海思和鸿蒙系统帮助华为度过了极限期。目前深圳的国际化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快全球化步伐,做大人才需求,提升国际人才存量和增量。

打造国际人才高地要对国际人才精准引进,精细服务,做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做好对接服务,让国际人才在结构比例和落地融合上适应深圳产业环境创新环境,不断开拓创新空间。要加强政策细化和衔接,针对国际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各个环节,以及人才出入境便利、执业从业、创新创业、合作交流、生活保障等需求提供有效政策覆盖,为前海和深圳打造全要素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体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