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06 04:28 的文章

人才+企业等市场主体 让“链上海南”发展更有底

人才+企业等市场主体,让“链上海南”发展更有底气

增强发展硬实力迎接区块链时代

12月4日,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主办的“数字文明大会发布会”在海南生态软件园举行,图为链上海南生态联盟成员签约。

12月4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块链试验区发布“链上海南”计划,宣布全球性数字文明大会将于2020年在海南举办。

这一场重量级区块链产业大会举行的背后,见证着海南生态软件园区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依托园区10年发展的良好基础,从产业生态和行业规范等角度着力构建发展环境,在区块链方面积极寻求创新突破和产业布局,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抢占区块链产业制高点。

海南生态软件园如何打造区块链产业发展“竞争力”?如何让“链上海南”发展更有底气?自去年10月8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块链试验区”正式设立以来,海南生态软件园通过吸引专业化人才和市场主体进场,打造发展“硬实力”,支撑“链上海南”推进向前。

网罗国内外人才“引才”“育才”齐头并进

12月4日,海南生态软件园内的企业员工在工作之余享用茶歇。

“目前,我有超过一半的工作时间是在海南,未来希望可以全职在海南,”12月2日中午,在海南生态软件园内,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专家顾问西蒙·摩斯(Simon Mercer)正在忙碌手头上的工作。

西蒙·摩斯来自美国,他和同事吉姆·戴维斯(Jim Davies)、查尔斯·雷内·克莱登( Charles Rene Crichton)等人,在海南正致力于以数据为核心打通健康医疗全产业链,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这里对我们的吸引力,一方面在于园区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我们真切感受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助推相关技术落地与应用。”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吉姆·戴维斯(Jim Davies)说。

产业发展靠企业,企业发展靠人才。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区块链试验区的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

凭借牛津大学的国际影响力,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正聚集一批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共同为推动区块链行业发展献力献策。目前,包括比尔·罗斯科以及牛津大学系统安全中心主任、爱沙尼亚“数字国家”项目顾问艾文·马丁诺维奇,以色列驻英国信息安全首席代表艾萨克·利文等人在内的首批专家与海南生态软件园保持着密切联系。

去年就已入驻园区的火币中国。

据统计,目前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吸引上百名来自牛津大学、麻省理工、苏黎世联邦理工等全球顶级院校的优秀科学家加盟,其中具有国际化背景的超过50%。

“今年3月-11月,我们总计引进约130名区块链技术和产品相关类型国际人才;其中硕士以上占比超过50%,博士以上占比超过10%;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50%员工年龄处在25-30岁之间。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人事相关负责人刘贞君介绍说。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高地,需要“引才”,也同样需要“育才”。

“人才是区块链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除了通过打造产业集聚和虹吸效应吸引人才,还应注重培养人才。”牛津(海南)区块链研究院执行董事陈邦道说,壮大区块链产业专业人才力量,要齐头并进走“从外引进”和“对内培养”之路。

今年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与火币中国、链人国际在澄迈海南生态软件园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目的是解决当前我国区块链产业人才工作中的“卡脖子”问题。去年12月8日,火币英才和海南生态软件园联合成立的海南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服务基地在澄迈揭牌。

火币英才CEO张晓媛说,成立数字经济区块链人才培养服务基地,是为落实区块链人才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高校、企业人才的定向培养,为区块链技术实现应用打下基础。据介绍,基地构建区块链产业教育培训体系,致力于区块链人才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推进,搭建区块链人才招聘快速直通道,共同举办区块链产业人才相关活动,并打造“一带一路”区块链人才引进和人才派遣国际专业服务基地。

高水平企业集聚“竞争实力”成色日增

12月4日,海南生态软件园内的企业员工在楼顶进行业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