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2-05 14:56 的文章

茂名“三个创新”培训厨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原标题:今年已有6300多人成为“粤菜师傅”

茂名“三个创新”培训厨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学员在培训基地学习粤菜烹饪技艺。本报记者陈牧云摄

  本报记者 陈牧云周燕红

  “多得人社部门的免费培训,不仅学到了一技之长,而且还圆了我的‘创业梦’。”化州那务镇青年莫小文,今年参加“粤菜师傅”中式面点专业技能培训班,结业后回乡开办了一家“那务蛋糕店”,经营规模达120平方米,还雇请3名工人帮忙经营,月营业收入逾3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主动作为,切实把“粤菜师傅”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创新孵化模式、创新粤菜师傅+,有效促进了技能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底止,全市共培训“粤菜师傅”技能人才6300多人,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8200多人。

  创新培训载体

  扩展基地功能

  自“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全市6所技工院校、14家民办培训机构、10多家餐饮企业等培训资源,建设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各2个、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20个,全市上下联动,形成了以培训基地为基础、技工院校为龙头,大师工作室、技能竞赛为示范引领的初、中、高级“粤菜师傅”培训体系。通过技工院校学制培养、培训机构职业培训“两手抓”,信宜市等地还组建了乡村流动粤菜师傅服务队,实现了省、市、县培训基地建设“三级覆盖”和送教下乡、镇镇开班的目标。

  例如,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在不断扩大粤菜烹饪技能人才培养规模的同时,设法改造学校粤菜烹饪实训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了“粤菜师傅”培训能力,今年共有496名粤菜烹饪专业学生毕业,就业率达100%;现有全日制烹饪专业在校生968人。此外,该校还与市扶贫办合作,组织3期共92名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参加“粤菜师傅”面点技能培训,全部实现就业;与市残联合作,组织3期共60人参加茂名特色菜+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有51名学员实现就业;与广西来宾技校合作,组织2期共50人“粤菜师傅+精准扶贫”叠加技能培训。

  为创新拓展培训基地功能,我市在培训提升学员技能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就业指导帮扶工作。如信宜市在“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同步设立了“粤菜师傅”工程学员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对就业、创业以及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学员进行分门别类指导和服务,把培训与就业创业精准对接,有效提高学员的就业创业成功率。该中心培训的500名学员已有420多人实现了就业,其中有18名学员自己创业开起了早餐店、农家乐,实现了“以就业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新孵化模式

  促进就业创业

  我市在做好“粤菜师傅”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就业创业载体,积极实施“培训+孵化+创业就业”模式。通过选取优质餐饮企业,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孵化店,选送学员到创业孵化基地和孵化店进行半年左右的深度孵化,发挥师傅“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学员的实操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并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作实施“粤菜师傅贷”,为创业的粤菜师傅提贴息和低息贷款,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例如,信宜市人社局与当地知名餐饮企业——品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信宜首家“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孵化基地,将培训基地短期培训的优秀学员,选送到孵化基地进行半年的跟班学习,确保学员能“走出去、创成业、稳就业”。该基地可同时接收孵化学员50多名。

  茂南区充分发挥培训机构和餐饮企业在“粤菜师傅”培育中的双主体作用,今年培训3300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312人,还设立了“粤菜师傅”工程一条街,挂牌“粤菜师傅”孵化店6家、“粤菜师傅”精品名店1家、“粤菜师傅”培训班学员创业店4家,该区的首个“粤菜师傅+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也于11月底投入使用。创新“粤菜师傅+”

  助力乡村振兴

  我市依山傍海,具有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为了充分发挥“粤菜师傅”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积极创新“粤菜师傅+”模式。

  实施“粤菜师傅+产业”。各地以“粤菜师傅”工程为抓手,挖掘提升优质食材和特色美食,带动农村种养业等产业发展。如信宜市通过“粤菜师傅”工程带动,开发了怀乡鸡、杨桃鸭、氹仔鱼等一系列特色粤菜,实现了“一道菜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目前,信宜怀乡鸡养殖场有50多个,年出栏达5万只以上,成为信宜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通过央视等媒体对粤菜师傅冠军吴毓波制作的罗非鱼宴、蚝炸等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罗非鱼和海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了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