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5-31 19:30 的文章

香港引进人才的若干问题

为什么香港需要大力引进人才

首先,从内部来看,香港人才供给与结构上均面临很大挑战。在人才供给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供给面临更大不足。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估计,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的延长,香港人口的中位数将从2006年的39.6岁延至2036年的46.1岁,到2036年高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6%。在人才结构方面,失衡严重,科技工程类人才短缺。受产业结构的影响,香港的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金融、法律、工商管理、会计、贸易等方面,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科技开发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相当缺乏。根据团结香港基金发表的研究报告《香港创新科技业概况》,2013年香港只有0.9%的总就业人口从事科技业。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5-16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在“创新能力”一项排名第29名,而“科技人员和工程师供应充裕度”更是低至41名。这直接掣肘了香港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为了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实施新的人才战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留置力度。发达国家争夺人才不遗余力,举措不断创新。美国参议院通过《移民改革法案》,欧盟实施支持青年人才跨境培养行动计划,新加坡提出打造“人才之家”的国家战略……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也不甘示弱,中国政府提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修订出入境法律,实施“千人计划”,印度通过实施科学家储备计划、“印度裔卡”(PIO)计划、“印度海外公民权”(OCI)计划以及双重国籍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

“业以才兴。”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全球人才竞争的激烈态势,香港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积极培育和开发本地人才的同时,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全球各类人才特别是优秀科技人才来港发展。

香港吸引人才的优势与挑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环境是吸引和集聚人才的重要因素。作为国际大都市,香港在法律秩序、国际化、生活环境、创新文化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一是法律秩序良好。法律制度公正透明,政府廉洁高效,社会各界法制意识强,诚实守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按规矩办事,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低。二是国际化优势明显。香港社会自由开放,东西文化交融贯通,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与国际高度接轨,外来人才社会融合容易。三是生活舒适便利。交通、通信、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丰富便利,资讯发达,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良好。四是良好的创新创业基因。香港不仅有崇尚学术自由、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还有敢冒风险、敢于进取的创业传统,社会创业氛围浓厚,中介服务组织发达,创业生态良好。五是个人所得税税率低。其最高税率仅17%,课税的对象仅以在香港境内的所得和收入为范围,优厚的税后收入成为香港吸引人才的最重要优势之一。

尽管具有上述比较优势,但香港要成功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在平台建设、政府作用、综合环境等方面还面临挑战。为便于说明问题,下文将以新加坡和台湾两个竞争对手为参照作一比较分析。

一是平台建设尚存差距。“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事业平台是决定人才引进成败的关键因素。各国实践表明,引进科研人才离不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科技园等平台的支撑,特别是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吸引科学家、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据统计,20个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型大学聚集了这些国家和地区73.2%的高层次专家,香港科技大学吸引了430多名外籍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集聚了全球200多名优秀科研人员。

首先,从大学和科研机构层面看,香港与竞争对手有一定差距。据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香港符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标准的大学只有8所,而台湾有34所。香港政府直属的科研中心只有5个,而应用科技研究院、科学院建立的时间相对短,研究创新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积累尚需时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辖14个研究所和7个研究中心,台湾则更多。

其次,从科技园层面看,相比竞争对手,香港的科技园建设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也有待提升。香港科技园2001年才成立。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就创立裕廊科技园区,目前已建成第三代科技园区。台湾也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后又建立了南部和中部园区,目前已形成“北IC、中纳米、南光电”的格局。

最后,从企业层面看,科技型企业对吸引和集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香港的科技公司并不多。一方面,由于科技人才缺乏等原因,科技类跨国公司数量少。根据大型猎头公司罗盛咨询公司报告(2015),香港对全球科技公司的吸引力不如新加坡。前50家美国科技公司中,有40%将他们的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香港则只有20%;前50家欧洲科技公司中,有50%将他们的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香港则只有24%。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限制,本土的科技型公司数量也远低于新加坡和台湾。实际上,香港地区的大学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很难招到优秀学生,其主要原因是就业情况不好,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的研究机构与科技型企业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