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5-30 14:50 的文章

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 成德绵三地

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 成德绵三地


5月10日,绵阳华宝鼎业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

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 成德绵三地


5月14日,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工厂,学生在练习相关技能。(记者李向雨

成都

设立我省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截至目前,为成都市引进的硕士人才有36000余人,博士有9600余人

德阳

成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共引进领军人才32名。开展“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4万余名

绵阳

出台军民融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扶持政策,对新注册入驻的全球行业100强、大中华区行业50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5月13日下午,记者随德阳市人才办副主任汪旭来到四川三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该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

“需要引进新材料领域人才。希望能有更好的政策来破解企业留人难的问题。”对于企业负责人的建议,汪旭一一记录在案。汪旭说,“通过走访企业,摸清德阳的用人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引进人才。”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三年来,成都、德阳、绵阳三地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积极施为,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激发人才红利。

构筑人才“金字塔”

既注重根据产业需求引进领军人才,也注重创新方法培育技能人才

“距离成都近是优势也是劣势。我记得有一次组织企业去成都参加招聘会,我们给出的薪水在8000-15000元之间,在招聘会上算高的,但最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只有60份,和成都企业没法比。”汪旭回忆,那次招聘会深深地刺痛了他。

刺痛之后是反思。引才聚才,德阳有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正是引才优势所在。”汪旭进一步解释:德阳作为中国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有着东电、二重、东汽三大厂,能为这些领域的尖端人才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推动其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和落地转化,对重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尖端人才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根据这一思路,德阳成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根据自身产业需要,定下引进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的目标,重点引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领军人才。“我们要避开与成都‘正面交锋’,实现错位引才。”汪旭说。目前,德阳已为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航空制造业等行业引进领军人才32名,极大充实人才“金字塔”的塔尖。

在充分发挥产业平台吸引力的同时,德阳辅以好的政策引人留人——设立4亿元的专项资金,给予领军人才项目经费资助、岗位津贴和学术交流补贴。并为领军人才提供“秘书+专家团”定制化服务,出台领军人才子女入学优先选校及配偶就业服务政策等。

不仅要引入领军人才,还得培育技能人才,夯实人才“金字塔”的基座。

5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该校大一学生正在上实践课,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使用机器人完成了一批零件制作。“这是一家企业在‘校中厂’定制的零件,如果检验合格,将作为产品进入市场。”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胡民华告诉记者。

这样的模式近年来为德阳大部分职业学校采用。德阳的校企合作“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4万余名、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

成都则借鉴德国人才培养模式,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成都经开区和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成立了汽车工程分院和装备制造分院,让学生能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接受培训。

用市场机制配置人

人才机制创新改革是中长跑,要长期发展,还需要发展人力资源产业

距成都市中心仅14公里,在天府大道和天府三街交汇处,矗立着一栋名为“国际人才城”的超甲级写字楼,这里便是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区园区所在地。5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高新人才服务中心产业发展部部长黄慰正在与一个人力资源企业开会。

在各地都愈加重视引进人才的背景下,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

2017年7月,我省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