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地方与金融系统人员互流!原广东副省长欧阳卫民出任国开行行长 为何频现双向交流?
越来越多来自金融系统的专业人才赴地方担任分管金融的副省长(副市长),业内称之为“金融副省长”。
同样,今年以来,陆续有金融副省长回归金融系统,证券时报记者从消息人士获悉,10月24日下午,国家开发银行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将由广东省原副省长欧阳卫民出任国开行党委副书记,并提名出任行长;郑之杰不再担任国开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行长任免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章程办理。
据不无完全统计,除欧阳卫民刚刚回归金融系统外,目前在任的金融副省长已有15名,绝大多数人事调动集中在2018年以后,近两年任命的金融副省长人数多达12人。由于这一时点恰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开局,有观点认为,密集任命有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考量。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效金融资源助力;同样,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离不开对实体经济发展更深刻更接地气的了解。具备深厚专业背景的金融副省长,是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专业型官员,可以更好地运用金融工具,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解决实体经济、社会民生领域发展的痛点难点。
当前在职金融副省长一览制表:孙璐璐
群体画像:高学历、年轻化
如果对金融副省长群体画像,高学历、年轻化是基本特征。15位金融副省长赴任地方之前,几乎均担任过五大行的副行长,或者在金融监管部门任职多年。从学历看,他们当中有13名博士,其中经济学博士有8名,甚至不乏海外名校毕业的亮眼“学霸”。
和以往省级副职官员相比,这群金融副省长相对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70后有6人,分别是刘强、李云泽、郭宁宁、张立林、李波、葛海蛟,这在省级干部群体中并不多见。
从地域分布看,可谓通盘考虑、均衡布局。既有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大省,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有在辽宁、吉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担起金融助力东北振兴重任,还有在山西、四川、贵州等中西部地区,谋划崛起之势。此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也均有安排金融副市长。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后续仍有四大行副行长有望赴任地方,金融系统为地方输送专业型官员的渠道将愈发畅通。
有资深国有大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些年来恰逢不少省部级干部到龄退休,亟待中坚力量补位,无论是地方经济发展,还是防范化解风险,两者的综合协调都离不开金融。在大银行、金融监管部门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政治素养过硬,专业能力很强,自然成为金融副省长的合适人选。
金融系统的专业人才到地方任职并非近两年才有的新鲜事,中国金融业的一些风云人物此前都有主政地方的经历,在金融系统与地方之间实现“折返跑”。比如,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曾担任过5年的天津市市长,后出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郭树清曾从证监会主席转任山东省省长,后又回归金融系统担任银保监会主席;现任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同样在金融系统与地方政府之间实现了多次“折返跑”。
在金融系统内部,金融干部到地方挂职历练比较普遍,这也算是金融系统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的常态化机制。不同于金融副省长这类高级别的人事调动,金融系统干部挂职多是处级干部,金融监管部门、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等机构的处级、副处级干部通常会到区县一级挂职地方政府副职,挂职交流两三年后再重新回到金融系统原单位。
近两年来,除了在原有的常态化干部交流机制外,厅局级以上金融人才提拔变得密集。今年以来,前期赴任的金融副省长也开始陆续回归金融系统,如农业银行“老将”刘桂平在出任重庆市副市长近3年后,于今年初开始担任建设银行行长;在担任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副省长等职近8年后,央行“老将”欧阳卫民也将出任国开行行长。另有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在任的这些金融副省长不排除未来几年后重新回归金融系统担任要职,实现金融人才在金融体系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双向流通。
全新使命: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