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0-26 05:14 的文章

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須用好三種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進程,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提供了中國經驗。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必須聚焦短板弱項,用好“三種”力量,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打好高質量脫貧攻堅戰,提升脫貧能力是根本。脫貧能力,一方面來自於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升,另外則是產業基礎的夯實。我國深度貧困地區由於自然條件、歷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村落較為分散,水、路、電、氣、訊、網等硬件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供給相對不足。因此,精准扶貧要下足“繡花”功夫,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用好各項扶貧資金和政策,對症下藥、靶向治療,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基本需要。貧困地區基礎條件落后直接導致地區產業發展嚴重受到制約,因此,聚焦鄉村振興,實施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的有力抓手。聚焦產業扶貧,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扶貧產業,形成能持續帶動增收的產業模式,是實現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目前,全國92%的建檔貧困戶已參與到產業發展當中,通過建強農村黨支部,採取“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脫貧戶”的方式,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探索出一批扶貧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打好高質量脫貧攻堅戰,凝聚社會合力是關鍵。貧困地區群眾由於缺乏資源,憑借自身實現脫貧難度很大,必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駐村干部、第一書記等黨員干部沖在脫貧一線,帶領貧困群眾攻堡壘、拔窮根。黨政機關要爭當脫貧攻堅表率。脫貧攻堅以來,全國上下涌現出一批批脫貧攻堅工作先進模范和脫貧路上的領路人,他們扎根農村,忠誠奉獻,是脫貧攻堅工作的行家裡手,更有文朝榮、李保國、黃文秀式的好干部,用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激情與赤誠書寫著脫貧攻堅的精彩詩篇。社會各界要協同配合,企事業單位通過“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以貧困村、貧困戶為幫扶對象,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為主要形式,實施產業扶貧、電商扶貧、項目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公益扶貧等多種途徑,推動造血式扶貧。

打好高質量脫貧攻堅戰,激發內生動力是基礎。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過度依賴外界資源轉移的“輸血”式幫扶,終究是不可持續的。因此,脫貧過程應注重提高人的能力,要增強貧困戶的自我發展意識。要選好發展帶頭人,選好頭羊、用好干部,充分挖掘農村致富先進典型,培養鄉土人才,發揮鄉賢帶動作用。要正確處理好外部幫扶和貧困群眾自身努力關系,帶動貧困人口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思想轉化。通過技能培訓、就業指導、技術服務等,切實提升人力資本,變“輸血”式為“造血”式,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切實提升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實現長久脫貧。(劉佳)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