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0-19 22:50 的文章

多學科融合培養網絡空間安全人才

原標題:多學科融合培養網絡空間安全人才

在今年的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問題引起了各方關注。

相關數據顯示,當前網絡空間安全人才數量缺口高達70萬,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140萬。教育部網絡空間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封化民說:“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目前每年網絡安全學歷人才培養數量不足1.5萬。”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前景究竟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高度重視網絡安全 出台措施培養人才

近年來,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日益受到重視,一系列重要舉措相繼出台。

2015年6月11日,為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加快網絡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培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在“工學”門類下增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0839”,授予“工學”學位。

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網絡安全法首次以法律條款的形式對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的人才問題進行規定,其中指出,“國家支持企業和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等教育培訓機構開展網絡安全相關教育與培訓,採取多種方式培養網絡安全人才,促進網絡安全人才交流”。

2017年8月,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印發的《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管理辦法》啟動了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共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等7所高校入圍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

在今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上,第二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高校名單正式公布,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四所高校入圍。

上海交通大學網絡安全學院李建華教授認為,將“網絡空間安全”設為一級學科,以及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體現了國家對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這些舉措也適應了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的需要。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東岱告訴記者,實際上,在將“網絡空間安全”設為一級學科以前,也有一些高校設立了網絡安全本科專業,少數高校招收網絡安全碩士研究生,包括培養博士研究生。但總體來看,之前一些高校設置的網絡安全專業,不成體系也沒有如此大的建設規模,有的高校將網絡安全專業設置在計算機專業之下,有的高校將其設置在通信專業下,還有的高校設置在其他學科之下,比如某知名大學將網絡安全專業設置在數學系。這一階段的網絡安全教育處於這樣一種狀態:各大高校按照各自的理解設置網絡安全專業和方向。

另據了解,將“網絡空間安全”設為一級學科之后,不少高校成立了專門的學院,截至今年5月,已經有42所高校成立了專門的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或網絡空間安全研究院。

李建華認為,各高校應該尊重辦學規律,根據自身情況綜合考慮,而不是因為學科重要便去成立學院,特別是現在有的綜合性大學在某些專業師資比較緊缺。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需要根據各個高校的特色和特長,圍繞網絡安全總體戰略來做好規劃。

“盡管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受到國家的支持和鼓勵,但實際上還是要依靠高校自身的資源、師資團隊、課程體系。高校培養網絡空間安全人才需要具備一定特點,關鍵不在於是否有學院這一名稱,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教學品質。”李建華說。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注重突出專業特色

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出席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時介紹,目前國內已開設5個與網絡安全直接相關的本科專業,包括網絡空間安全、信息安全、信息與對抗技術、保密技術、網絡安全與執法,全國布點233個。2018年,五個專業共招收本科生9231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259人,增長率15.8%﹔招收碩士研究生30208人,增加9289人,增長率44.4%﹔招收博士生4851人,增加728人,增長率17.7%。

劉昌亞還談到了網絡安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他認為,生產環境約束,理論實踐脫鉤,迫切需要建立高仿真的網絡空間安全平台﹔校企合作不足,復合人才缺乏,普通企業對於網絡空間安全的人才培養也重視不夠,網絡安全企業則往往沒有直接的場景業務,導致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夠。

今年九月開學之后,孟儷(化名)開始了她高校生涯的第六個年頭。從東北大學本科畢業后又來到北京讀研究生,其間她一直就讀於網絡空間安全專業,目前開始專注於寫論文。

孟儷告訴記者,她希望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業界人士,進一步激發自己在網絡空間安全領域探索、實踐的興趣,也希望學校能夠安排學生去一些網絡安全企業實習,鍛煉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