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0-16 23:06 的文章

人才定义未来城市

2019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暨第二届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助推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讲话时指出,支持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通过一体化发展,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而推动社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最基础的因素就是人才,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后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人才是引领发展的战略资源,构建区域创新人才共同体成为践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人才一体化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支撑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检验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的标准。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不断出招构建人才共同体,包括制定《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动方案》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沪、苏、皖、浙三省一市人才服务中心签署实施《人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一体化,各地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的政策与举措也相继推出。但是,受制于行政区域的限制,人才一体化仍存在诸多不足,包括人才共享机制与平台不完善、人才资源状况两极分化、地方政府之间过度竞争、人才政策整体性与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不仅制约了人才效能的最大发挥,也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推动解决以上制约长三角地区人才一体化问题,近日,由浙江省委人才办和嘉兴市委市政府主办,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和嘉兴人才发展研究院承办的 2019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暨第二届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在嘉兴乌镇举办。在本次大会上,由嘉兴提出,沪苏皖浙“三省一市”19个城市响应,共同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旨在着力推进人才领域更高水平协作开放,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人才定义未来城市

峰会举办同期还举办了“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作为重量级活动,邀请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有关城市组织部门人才工作者、国内人才研究专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代表,以及杰出人才和企业家代表,重点聚焦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展开研讨和交流。

通过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精彩发言和热烈讨论,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可以围绕创新机制、贯通协同、公共服务三个关键词做文章。

人才定义未来城市

加快创新机制,打通人才壁垒

在创新机制方面,要完善人才流动的机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姚凯教授认为,大数据时代的人才流动呈现了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人才双向流动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机制,打破人才壁垒和人才流动的非均衡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制定发展目标与战略,提出共同需求和预测,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在这方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亚洲公共行政学会会长吴江认为,政府应当通过转变职能使市场更加开放,打通区域人才壁垒。一方面,“破除所谓行政分割体制,建立人才本位的基本理念、运营机制,真正确立人才为本的市场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从国家高度形成政策环境,不要一事一策”。

同时,还要建立起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体系,制定共同人才发展战略。统一人才资格认证标准,统一评判人才的口径标准,突破省际壁垒,切实降低人才流动的障碍。

加快市场贯通,建立一体化平台

在加快市场贯通方面,要推进长三角人力资源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四地标准贯通、流程统一、内容协同和数据一致的服务指标体系。姚凯教授认为,目前,人才聚集虚拟化、流动精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适应这一变化,建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人才大数据库,为人才供需双方构建交流的广阔平台,可以精准预测各地人才需求,对人才数据进行分析,对人才进行精准引导、管理、服务和激励,实现人才跨区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