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对接”用人单位 海东开展点对点人才服务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为增强人才工作的精准度,海东市确定一批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点对点重点服务,实现人才工作服务“无缝对接”用人单位,有效提升了人才工作效率和服务人才水平。
以需求为导向,确定重点服务单位。立足海东市各单位及企业工作实际,围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确定青海百能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中创企业孵化有限公司、海东道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东信源网络有限公司、青海正平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让高层次人才充分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围绕本土人才培养和人才项目工程,确定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海东市人民医院5家市直单位为重点服务对象,创造本土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机制;围绕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精品项目,确定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互助土族自治县旅游人才实训基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彩篮”现代农业实训基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和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人才培训中心等单位为重点服务对象,有效推进中初端人才培育。在此基础上,通过登门拜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入重点用人单位调研走访,掌握服务需求,明确服务内容,开展点对点服务。
以服务为手段,搭建各类服务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服务,打造交流互动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柳湾人才小镇智力资源集聚的优势,建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高端论坛、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会等,帮助人才拓展视野、启迪思维,促进智力资源高效运转。目前,已举办54期企业家成长讲堂,培训人数达1200人(次)。其中,“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高技能人才专题培训班暨以色列专家来青讲学活动”,70余名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的业务骨干参加培训,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引进交流力度。积极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人才提供服务,协调有关部门为22名人才提供每年3万元的生活补贴,共享受5年。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举办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企业家培训班、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100多名本地人才参加培训。
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人才工作落实。通过开展精准点对点的服务,海东市已成功对接“名师工作室”、“名医工作室”、“柳湾实验室”等人才项目8个,建立海东科技园、互助县纳顿庄园、平安区中创孵化园等5个人才服务点,解决涉及人才工作环境、生活补贴、管理办法、选拔使用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点对点的服务让用人单位更加明确人才相关政策、工作体系、重点任务等,充分调动了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多次到重点企业宣传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待遇后,部分企业从之前的不闻不问转变为主动衔接,尤其今年在申报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时,申报的引进人选比去年增长了85%。可以说,点对点服务工作,既实现了企业需求和人才服务的有效对接,提高了人才工作吻合度,也解决了一些困扰人才的突出问题,使得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