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10-11 13:34 的文章

挣脱芯片设计“卡脖子”困境 EDA国产化急需人才

摘要:美国商务部将8家中国企业在内的28个实体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两家安防龙头企业。与华为事件类似,这些企业进口美国商品都将需申请许可证,芯片供应问题再次备受关注。  


  10月8日,美国的一纸禁令再次将供应链安全可控持续问题摆到中国企业面前。

  美国商务部将8家中国企业在内的28个实体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两家安防龙头企业。与华为事件类似,这些企业进口美国商品都将需申请许可证,芯片供应问题再次备受关注。

  事实上,芯片最上游的EDA工具更易被“卡脖子”。“EDA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里面最弱。”在2019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大会上,多位专家都表达了这一观点。

  EDA(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软件被誉为集成电路的“摇篮”、命门,是芯片设计最重要的软件设计工具。利用EDA工具,工程师将芯片的电路设计、性能分析、设计出IC版图的整个过程交由计算机处理完成。但就是这一如此重要的产业,不管是国内还是全球的市场份额主要都由三大巨头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电子)和Mentor(明导)垄断。

  三大EDA企业占据全球60%以上的市场,各家在部分领域又掌握绝对优势。而在中国市场,国产EDA只占一成份额,国内EDA厂商的生存空间十分受限。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人才短缺是制约国产EDA发展的最重要原因。目前,国内所有EDA研发人员数量远不及国外一家巨头。

  国产替代存诸多挑战

  “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汤,第三名舔碗,第三名以后啥也没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华大九天董事长刘伟平如此形容EDA行业现状。寡头垄断、技术壁垒高,投资周期长,缺乏产业生态以及人才短缺制约着国内EDA企业发展。

  太平洋电子首席分析师刘翔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中国集成电路领域最大的差距在于EDA和设备,这些才是集成电路自主可控的终极追求。

  市场调研机构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8年Synopsys、Cadence和Mentor全球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2%、22%和10%。

  除了华大九天,国内还有杭州广立微、苏州芯禾、济南槪伦、天津蓝海微等企业。与国际巨头能提供整套EDA工具不同,国内EDA企业产品不全,只在局部形成一定突破。作为国内最大的EDA公司,华大九天也只能提供1/3左右的EDA工具。

  一家国内EDA厂商表示,目前的策略就是贴近客户,在产品上和三大家形成差异,在细分市场上杀出来。

  据刘伟平介绍,2018年国内EDA销售额约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其中,国产EDA工具销售额3.4亿元,只占了国内市场的10%。与之相对,Synopsys、Cadence去年的年销售额分别达30亿美元和21亿美元,差距甚大。

  作为芯片设计的最上游,EDA软件技术壁垒非常高。一位来自国际巨头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做EDA算法工具很复杂,不是单一一个工具。EDA工具的高级总工程师不仅要懂硬件设计,也要懂软件架构,因为我们是用软件设计硬件。”一旦最上游的芯片设计工具出问题,将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

  半导体行业周期长,企业成功背后都至少要经历“十年冷板凳”的煎熬,EDA也一样。据悉,一个EDA工具从技术开发到能够被市场接受基本上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与此同时,国产EDA也需要建立产业生态圈,得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持。刘伟平称,“EDA是芯片设计和制造的纽带和桥梁,需要制造和设计的支持。”与芯片行业的发展需要靠应用带头一样,EDA也只有不断应用和迭代,产品才能不断进步。

  盲目鼓吹国产化并不能良性促进国内EDA发展,但如果过度依赖进口可能失去供应链调整的主动权。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确认,三大EDA厂商和华为停止合作。Mentor IC EDA执行副总裁萨维奇(Joseph Sawicki)在今年8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美国规定,Mentor目前没办法给华为供货,Mentor和其他美国公司正积极申请政府许可,恢复对华为供货,但最后决定权在于美国商务部。

  除了企业内部加大研发,EDA的发展也离不开并购。纵观EDA领域的三巨头,并购是其能壮大的重要因素。例如,自1986年成立以来,Synopsys不断寻找成功的产品及企业,通过几十余项并购扩大业务规模,并进行技术整合,最终成为最大的EDA企业。刘伟平告诉记者,华大九天也在考虑上市和并购整合,“大家合在一起就有可能更快地把产品做大。”

  发展EDA产业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人,不管是基础人才还是高端人才,都是国内目前匮乏的。

  人才培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