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5-27 00:35 的文章

北京城市学院:培养情商高、匠心好、专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央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 《高招时间》是央广网通过“零距离接触高校招办领导”为考生提供最新招办资讯的一档专访栏目。节目邀请各高校招办负责人详解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以及未来职业选择,帮助家长与学生全面了解最新高校招生政策。5月20日,北京城市学院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孙玉琦做客央广网,为广大考生学子介绍北京城市学院2019年综合评价本科招生信息。 

  

北京城市学院:培养情商高、匠心好、专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北京城市学院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孙玉琦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 1984 年,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本科学历学位资格,同时举办中职、高职专科教育。经过 35 年发展,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有两个教学校区,十个本科学部(系),全日制在校生 2 万余人,教工 2 千余名。学校设有百余个专业(方向),工、管、艺、文、医、教育、经济、法、历史、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打造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公共服务五大领域专业群。

  学校始终恪守为民办学的公益性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型为特色,以服务首都城市圈发展为目标,走“本科立校,依法治校,优质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实施“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的育人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紧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拥有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以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背景的高水平人才为主体,以“双师型”为特色;兼任教师多为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优秀教师和专业人士。多样化师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鲜活的资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学校灵活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立社会建设、中药与健康、3D 打印等多个市级、校级研究院所和基地;构建专业化社会服务平台,开展社区教育与职业培训、管理咨询、技术转让和志愿服务;成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同五十多所境外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积极推进特色化国际交流项目。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学校把首都疏解战略与学校提质发展相融合,打造“智能、绿色、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生活舒适”的现代校园,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学校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过程中,逐步明晰了都市性、开放式、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北京及京津冀地区,服务城市急需与必需,培养“明师良匠”,即情商高、匠心好、专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潜心育人,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必需的适用人才,毕业生以“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著称于用人单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十多年在北京高校中名列前茅,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骨干和社会新星。

  面向未来,北京城市学院将继续秉承“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办学理念,发扬“崇尚创新、崇尚拼搏、崇尚实干”的北城精神,全心造就高素质匠心专能的应用型人才,全力创建高水平技术技能应用型大学。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城市学院:培养情商高、匠心好、专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理实并重,培养产教融合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北京城市学院人才培养,以公共能力、社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这三大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多元合作为平台,以学校培养、社会培养、自我培养为维度,理实并重展开人才培养。为此,学校搭建了“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最优成长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行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学习路线图,形成以三项通识通能教育(通识基础、通能校本、通识拓展)和五类专业教育课(基础类、核心类、拓展类、方向类、综合实践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学校加大教学条件与设施建设,积极拓展社会资源,搭建校内外协同育人平台,助力匠心专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学校拥有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工程实践中心、城建实验中心、临空经济实训中心、传统技艺教学体验中心、顺义校区基础实验中学、康复与护理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中心群,基本形成符合专业发展方向、整体布局合理、实验功能明确的实验室体系,充分实验教学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选择了一批专业对口、业务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技术公司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共建设校外实习基地5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