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将重点引进和培养10名国家级人才100名领军人才
9月27日上午,江西省出资监管企业人才工作推进会召开。大会就省出资监管企业人才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分析研判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人才工作,为省出资监管企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会上,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现场交流发言,江西省国资委与南昌大学签订《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南昌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既想方设法拓增量 又尽心竭力护存量
党管人才,高站位布局人才工作。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高清介绍,江铜着眼“三年创新倍增”新使命,紧贴企业创新发展新需求,提高站位,放大格局,全力抓好人才工作。卓有成效的人才工作,造就了江铜人才的辈出、事业的兴旺。2018年,江铜实现销售收入2327亿元、利税77亿元,连续六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系统推进,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步伐。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夏文勇介绍,为让公司每位职工都能够接受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教育,2018年底,公司整合内部各方资源,成立培训中心。为提升干部履职能力,自2018年起设立“新钢课堂”。大力开展面向一线职工、一线班组的“全员提素创星工程”,每年发放星级班组、星级员工津贴3000多万元。依托“导师带徒”“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评定、劳动竞赛等各种人才培养及选拔平台,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公司职工在钢铁行业协会、全省全市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锤炼了一支高素质的工匠队伍。
精准施策引培并重,全面提升人才质量。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柯新海坦言,多年来,受历史、区域、体制等因素制约,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和阻碍公司发展的短板。江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育才”“尊才”同步实施,创设四大“人才工程”:以识才的慧眼实施“5215”引才工程;以用才的胆识推进“双百青年人才工程”;以容才的雅量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以育才的远见实施“工匠”培养工程。
明方向,统筹推进,创新用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章晓波讲述了公司建立的“齐抓共管”创新干事通道。对内践行“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不让人才为钱发愁”的人才管理理念,倡导“允许失败、总结失败,从失败中学习,避免重复失败”的以人才信任为基础的创新文化,设立了张文海院士创新奖励基金等十大类科技成果奖,每年的科研费用投入不低于公司收入5%;对外优化智慧引进渠道,采取开放、合作的方式建立五大创新联盟和以互联网为支撑打造瑞智创新共享平台,实施柔性化管理,借助全社会的人才智慧与瑞林共同实现创新突破。公司改制以来,拥有专利630项,其中,发明专利252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技术奖442项。
人才工程各具特色 重大项目取得实效
推进会上,江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德勤在讲话中回顾了近年来江西省出资监管企业人才工作。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国资委和各出资监管企业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氛围,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重大人才项目取得实效。2018年,江西省国资委报送的江西省国家“千人计划”企业类创新人才长(短)期项目推荐人选最终2人成功入选,占江西省当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总数的40%。江西省出资监管企业3人入选首批省“双千计划”引进类项目,3人入选2018年第十五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人入选2018年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2018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协调第19批赴赣博士服务团3名成员到企业挂职锻炼。
人才工程项目各具特色。江铜集团围绕“三年创新倍增”战略目标,着力引进和培养科技 领军人才、国际经营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江钨控股集团实施“双百青年人才工程”,分别遴选百名80后优秀科级干部、百名90后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才,列为“雄鹰人才”和“春苗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正在完善。投资集团针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采用绩效评价体系、项目考评体系和岗位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