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5-26 17:03 的文章

徐扬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应为20年后的粤

从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同意正式设立港中大(深圳)算起,这所学校才刚刚建立4年多。首届271名本科生今年已顺利毕业,这批被称为港中大(深圳)“黄埔一期”的学生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近七成毕业生到海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人均收到3个以上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逾三成毕业生选择参加工作,超80%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且多数被国内外知名公司录取,平均年薪达到14万。

“据说国内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是9万多元,说明市场对我们的学生比较看好。”徐扬生说。首届本科生受欢迎,离不开学校“学贯中西、汇通古今、融合文理”的培养理念,“雇主反映我们的学生比较积极、主动、阳光,比较有自信,英文好、比较国际化,而且懂得与人交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港中大(深圳)校园

如今港中大(深圳)发展强劲,引进了4位诺贝尔奖得主等在内的一批国际高水平学者加盟;结合学科发展和国家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多个研究院,并不断“增员”,服务人才培养及城市创新发展;今年,开设了“诺贝尔班”,为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本科生营造一流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很多人问我,港中大(深圳)的发展,对香港、深圳有什么好处。我说办校不能这么看,我们应该为20年以后的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人才。这个大湾区不是香港,也不是深圳,而是一个整体。”徐扬生说。在他看来,大学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全球一流的城市需要全球一流的大学。深圳一定要有一两所在全世界能够“站得住脚”的大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果能达到,就非常了不起。一个伟大的城市需要至少一两所伟大的大学,这需要时间的积累。”深圳高校的建设,也一定要考虑20年后的大湾区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多少这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

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港中大(深圳)为何能引进包括多位诺奖得主在内的诸多优秀人才加盟?为何只给教授发9个月薪水,其他3个月将他们“赶出去”做科研?为何与中学互动合作频繁?“诺贝尔班”招生有何标准且培养方案如何与众不同?港中大(深圳)办学4年为高校合作办学带来什么启示……日前,徐扬生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解答港中大(深圳)快速发展“密码”,以及他对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考。

【谈人才培养】

大学也应该思考高考改革方向

南方日报:港中大(深圳)较早在国内高校中实行“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高考成绩占比60%、大学入学测试占比30%、高中学业成绩占比10%)。据您观察,通过631模式招收的学生与纯凭高考成绩录取的学生有何不同?

徐扬生:现在做总结还比较早,因为样本还比较少。初步调查发现会有点不同,纯凭高考成绩录取的学生,读书稍微强一些,尤其是在专业课上。631模式录取的学生比较适应语言课程,比较积极主动,在校进步比较快,综合素质好一点。目前我们主要在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实行631录取模式,同时在广东、浙江、上海和山东也有纯凭高考进来的学生。

“631”中的“3”,主要考高考没有考到的东西,比如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思维、反应能力、领导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对世界、家庭、个人、未来的观点和看法等。631模式对考试题目、老师等要求很高,一下子推广到全国有其困难性。我们正在做很多研究,看看未来应该怎么做。

徐扬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应为20年后的粤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综合评价测试深圳考点

南方日报:面对高考改革,大学是否也应该作出改变?

徐扬生:高考改革确实不仅是中学的问题,大学也应该思考,尤其是整个时代在变化,在人工智能时代,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中学与大学应该共同思考这个问题。要让中学的教师、校长们明白,真正好的大学、未来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中学生,怎样的中学教育是好的,这非常重要。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港中大(深圳)与中学的互动合作也非常频繁,这背后有怎样的考虑和计划?

徐扬生:真正懂教育的人明白,这是一定要做的。对港中大(深圳)来说,培养学生是首要的事,而本科生的教育又最重要。本科生一二年级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要培养好本科生,首先要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就像炼钢一样,你的钢材在哪里,你要去看看,我就对自己说,我要走100所中学,看看我国中学教育到底怎么样,这样心里才有谱,怎么办大学。

徐扬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应为20年后的粤

港中大(深圳)注重培养“学贯中西,汇通古今,融合文理”的学生

深圳四大名高中学生风格各异

南方日报:您去过多少所中学,对深圳四大名高中学生有着怎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