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抢抓人才“第一资源”激活生态发展“引擎”
近年来,崇明区委、区政府始终抓紧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牢牢把握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环节,以强有力的人才“引擎”,助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全方位发展。
用好三种途径,着力引进人才
创新柔性引才机制。探索总师制度,聘请4名高端人才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工程师、总景观师,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的咨询与技术评判。引入市级部门、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企65名干部人才挂职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依托“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郊区流动项目”,吸纳12名特级校长或特级教师。举办“生态岛国际论坛”等高端论坛,吸引海内外人才建言献策。实施市场化引才机制。举办对外专场招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校园招聘+组团招聘”方式,赴黑龙江、兰州、厦门、海南、西安等地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崇明就业创业政策信息推介进高校”活动,对接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积聚人才。推动区卫生健康委与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沈阳医学院等6家医学院建立人才招聘沟通机制,互通信息资源,实现长期合作。健全人才回引机制。对回乡工作满五年的全日制大学生给予培养补贴6—15万元,促进崇明籍优秀大学生回乡就业。每年召开崇明籍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发布会,开展崇明籍大学生暑期回乡实习活动,吸引2000人次大学生踊跃参与。举办2018年崇明人发展大会,邀请500余名在外优秀崇明儿女共话家乡发展,进一步推动崇明籍人才关注和参与家乡建设。
依托三类方式,努力培养人才
注重人才培训。一方面将人才“送出去”。积极推荐各类人才参加市高级专家研修班、创业人才研修班、青年管理英才班等各类培训,帮助他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区教育局与上海师范大学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师范生工作,连续三年培养110名师范生。区农委分批次选派优秀农业人才赴日本、韩国等地学习培训。另一方面将专家“请进来”。依托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周末论坛等项目,邀请资深专家学者授课。区卫生健康委还委托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对新录用的卫生系统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坚持实践锻炼。面向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深入开展“技术带头人”评选、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着力培养造就“崇明工匠”。着眼于补齐年轻干部人才“短板”,选派一批缺少基层磨砺的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一线经受锻炼;选派一批经历单一的干部到花博会筹备组、区委巡察组、创城办等重要平台开展挂职;选派一批缺少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下村任职。加强“传帮带”工作。在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建立名师名医工作室46个,通过“名师带徒弟”,构建人才队伍梯队培养模式。区教育卫生系统积极与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市第十人民医院等优质学校、三甲医院合作,通过委托办学、委托办院等方式,引领一批优秀人才成长。
优化三个环境,突出服务人才
大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人才来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先后出台加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人才目录、申请人才专项资金的实施细则以及若干操作指引等,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构建覆盖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梯次资助体系,给予人才专项资金资助2400余万元。不断简化居住证积分、户籍引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审批流程,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一门式、一窗式”服务。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区领导“一对一”结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在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推进落实人才公寓项目,为人才提供过渡性居住用房或租房补贴。畅通人才就医绿色通道,配备健康顾问,建立“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专科医生便捷医疗”服务模式,定期组织人才健康体检、疗休养,努力做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优化人才平台环境。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部门深化与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通过“1+X+Y模式”,支持农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成立崇明“五星圆”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指导、咨询、交流服务。加强“六大创客基地”平台建设,吸引创业机构和团队汇聚崇明、就地创业。
(责编:邬迪、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