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山东出台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15条措施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税务局印发《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若干措施的通知》。
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土人才
(一)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素质。将人才国际化有关内容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意识。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施教机构与国外高水平继续教育机构合作,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国(境)外培训,推进管理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政府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和资助标准,每年选派50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境)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等培训进修。
(二)提升高技能人才国际化素质。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及其他重点发展领域,自2018年开始,从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中选拔一批人才,分期分批分项目到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技能研修学习。建立山东技能大赛研究中心,加强世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对接,开展世界技能大赛和中国技能大赛等省级以上竞赛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每年建设3—5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技能大赛省级集训基地,搭建高技能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学习借鉴世界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和理念,开展澳大利亚TAFE职业培训包培训模式试点,深入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探索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双元培养示范中心,提升高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
(三)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实施《山东省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涉及的相关领域,每年资助相关专业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出国研修、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重点资助有突出创新成果、在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参加口头报告或墙报交流的博士研究生。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导师及团队开展英文授课的积极性,培育双语和全英文研究生优质课程和教学案例库。加强国际交流,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扩大研究生教育开放度,鼓励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论坛等,搭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四)创新人才国际化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大我省企业人才出国(境)培训力度,争取国家试点,实施民营企业人员出国(境)培训项目。鼓励引导我省企业建立海外培训基地,对为我省人才国际化培训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地,命名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人才国际化培训基地”。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出国培训工程”,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对涉及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举办“齐鲁国际讲堂”和“科技创新讲堂”等重点外国专家系列专题讲座,吸引更多发达国家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来鲁授课。实施外国专家讲座“10+3”项目,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举办外国专家讲座、国际论坛或学术会议,同时组织人才、技术、产品交流或展示活动,全面提升我省相关专业领域人才国际化水平。
(五)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计划”。与国内著名高校联合建立党政人才培训基地或联合开展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各级党政人才的国际化素质。每年遴选200名左右外语好、业务强的优秀中青年党政人才,到国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大型跨国公司进行交流培训或合作研究。争取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有计划地选派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到发达国家长期培训和实践锻炼,学习发达国家政府治理创新理念和公共管理先进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人才
(六)大力引进顶尖人才。加大离岸研发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将我省用人单位在海外离岸研发中心和孵化基地全职聘用的高层次人才视同在鲁工作,允许其单独申报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事业单位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采取专家评议、组织考察的方式,办理聘用手续,相应岗位没有空缺的,可突破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使用特设岗位予以聘用。加大省外、海外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引进的退休“两院”院士和外籍发达国家院士,符合条件的可纳入聘任院士管理,并给予相应待遇。省外引进的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才,直接认定聘用到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实施“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重点聚焦“十强”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海洋强省战略等对人才的需求,面向全球TOP200高校、全球自然指数排名在前100位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和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招聘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