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8-28 00:46 的文章
上海科创、人才政策的先后落地,给从业者带来
5年来上海先后出台了“科创22条”“人才20条”“人才30条”“科改25条”等政策,并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进一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政策落地后,上海的科创企业和科创人才有什么新的感受?

对于一些初创型企业来说,成立时间短、创造税收少、贡献度不高,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难免会遇到规则不熟悉、政策不适用、服务跟不上等一些现实问题。
“科创企业都是高速成长发展的企业,但现在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项目从受理到审批通过周期冗长,占有了公司大量的资源。”为了解企业需求,中心工作人员对诺华制药、泰科电子等70余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在走访交流的过程中,有企业反映,希望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增速提效,形成为科创企业及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
还有企业希望能有更配套的举措和服务:“现行的人事人才政策真正能够贴近科创企业及科创人才需求的比较有限,目前的政策主要是以贡献度作为主要考量的标准和依据。”

以“为专业对象提供精确化服务”为宗旨,上海国际科创人才服务中心打造了符合科创人才引进需求的一门式受理全通专窗。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核心产业,创新科创人才服务机制,探索制定科创人才认定标准,全方位提升科创人才的办事体验,全领域促进科创人才的事业发展,全力支持“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重点产业的集聚发展。

出国审批流程简化了,周期缩短了
为了让科研人员“走出去”更便捷,目前,已有22家市属高校与市外办完成了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系统对接,出国审批流程简化了,周期缩短了。
“教师提交出国(境)申请,校内审核后提交市外办,只需一天市外办就会出批文,学校在网上可以直接下载打印。”上海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负责人介绍,以往需安排专人到市外办领取批文,如今不仅缩短了流程时间,也简化了学校外事专管员的工作。自今年5月试点以来,上海理工大学已有55个团组90多人次获得了这一便利。“教师学术出访,因特殊原因,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可持普通护照出境。学校近期已为刘一教授等9人次办理。”
科改25条明确,对科研急需的设备、耗材,可不进行招投标程序,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缩短采购周期。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招投标与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吴刚心有戚戚焉。去年7月底,学校急需采购一批科研材料,若按相关规定和程序,一个流程下来需将近一个月。正好当时《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 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25号文)刚刚出台,鼓励简化科研仪器设备及耗材采购流程,明确了“特事特办”,这批急需的材料得以顺利购买。“不过有点尴尬的是,当时25号文并没有出具体细则。现在,教育部37号文及上海科改25条已经落地了,学校趁着这一东风,制定了急需特殊采购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了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和科研仪器设备急需采购的质效。”
据介绍,该办法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可以简化采购流程:科研仪器设备突然损坏,急需更新采购;新引进人才开展科研项目急需采购;计划之外下达的加急科研项目所需采购;科研项目资金计划有较大调整急需采购;其它确实需要加急采购的特殊情况。
“科研工作具有不确定性,而以前的招投标不能满足个性化定制要求。原来的管理维度是恶人假设性,现在我们从干预者变为了服务员、监管员,通过制度规避风险,将管理内化到高效的服务中去,也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上海交通大学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韩海波说。


作者:采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