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8-23 14:12 的文章

破局期货人才发展瓶颈 交易所打响"提质"第一

人才是各行业发展的基石,近些年,随着的快速发展,行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步扩大,对人才结构和队伍建设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同时,期货人才队伍的发展长期以来面临着短缺、专业性不足和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等瓶颈现象,如何破局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期货人才发展瓶颈,自有高招。《证券日报》记者最新获悉,为了提升期货公司投研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大商所在今年的“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中扩大了参与范围,即由期货公司组队参评,团队成员除来自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外,还将引入产业企业和投资机构人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挖掘和培养市场高端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十大研发团队评选”活动已开展了十余年,今年扩充了参与人员的范畴,实则是助力行业人才发展突破瓶颈,打破当前人才短缺、结构单一等局面,将更好的培育期货人才对实体经济良性推动。

为期货人才“提质”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水平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提升期货市场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人”。

事实上,大商所在研发人才的培养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大商所每年举办的‘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是目前国内期货行业内挖掘和培养期货市场高端研究人才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为市场各参与方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人才。”金信期货总经理助理何新城说,该活动带动和促进了期货公司研发和整个市场的关注热情度,点燃了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立足风险管理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期货市场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开辟了以传统经纪为基础,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两翼的创新服务模式。但与之对应的是,行业快速发展中人才面临着短缺或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如何助力期货人才破局成为当前的主要难题。

不过,这一难题似乎有了解决的新思路。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不同,在大商所发布的2019年“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方案中扩大了参与范围,由期货公司组队参评,团队成员除来自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外,还将引入产业企业和投资机构人员。

“适当增加产业和机构客户的参与机会,积极吸收新的市场参与力量,可以带来不同的渠道信息和全新视角,可以使团队的研究水平更为提升,更加贴近现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交易实战提供更完善的研究基础。”何新城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通过研发、产业和机构投研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学习,能够带动三个市场主体方的不同视角交流,以及会有不同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从而促进投研成果更接近市场真实和客观的一面。

上海中期总经理许一峰对此也给予了肯定。他认为,随着行业业务模式的多元化,对研究员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散户在交易主体中的占比日益下降,产业和机构将成为研究员的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随着产业客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产融结合新要求将成为未来期货行业和现货企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从现货企业还是期货公司角度来看,从研究服务落实到实践是势在必行。”许一峰表示。

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李强表示,产业是研究的基础,研究工作需要深入产业调研,期货研究应当与上中下游产业客户打成一片。结合产业的微观与机构的宏观角度,期货行业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产融结合,服务我国产业发展。

新设“三方”落地服务能力

据了解,本次活动扩容了参与对象,特别强调了“三方”,即:分析师、产业客户、机构客户,强调了期货公司综合投研的能力。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评选内容有别于以往的参与主体,将研究、公司和产业三方聚集一起,实则是助力期货研究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更强调了实际服务能力。

在何新城看来,通过“三方”将使得期货公司分析师的综合投研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对于分析师来说,观察角度不再局限于书面理论、数据和盘面,而是更多会观察实体产业实际情况,研究分析逻辑会更加清晰;其次,通过与投资机构的结合观察,更多的是观察整个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资本流动,这对于资金层面的把握将更为敏感。“期货公司分析师更能够通过在合作中,侧重于准确抓住机会,帮助提升研发分析师的综合投研能力。”

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宗旨。许一峰表示,随着期现市场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对期货分析师来说,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让更多的产业企业真正认识到期货市场作用,了解、掌握并有效运用期货市场的转移风险、指导经营,期货公司也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来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培训。大商所举办投研团队可以为期货公司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过程中积极推动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分析师素养,为投研一体、产融结合做出很好的人才储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