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才瓶颈 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第十一届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本月底启动
记者从大商所获悉,第十一届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将于本月底启动。今年的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扩大了参与范围,由期货公司组队参评,团队成员除来自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外,还将引入产业企业和投资机构人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发现挖掘和培养市场高端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径,十大研发团队评选活动已开展了十余年,今年扩大了参与人员的范围,助力行业突破人才发展瓶颈,打破当前人才短缺、结构单一等局面,有利于更好地培育期货人才,对实体经济形成良性推动。
助力期货人才“提质”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水平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提升期货市场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提“人”。
“大商所每年举办的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是国内期货行业发现挖掘和培养期货市场高端研究人才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为市场各参与方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人才。”金信期货总经理助理何新城说,该活动带动和促进了期货公司研发水平以及整个市场的关注度,提升了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立足风险管理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期货市场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开辟了以传统经纪为基础、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两翼的创新服务模式。但与之对应的是,行业快速发展中面临人才短缺或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如何助力期货人才培养成为当前的主要难题。
不过,这一难题目前似乎有了解决的新思路。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与往年不同,大商所2019年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方案扩大了参与范围,由期货公司组队参评,团队成员除来自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外,还将引入产业企业和投资机构人员。
“适当增加产业和机构客户的参与机会,积极吸收新的市场参与力量,可以带来不同的渠道信息和全新视角,可以使团队的研究水平更为提升,更加贴近现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而为交易实战提供更完善的研究基础。”何新城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通过研发、产业和机构投研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学习,能够带动三个市场主体方的不同视角交流,以及会有不同经验的积累和学习,从而促进投研成果更接近市场真实和客观的一面。
上海中期总经理许一峰对此也给予了肯定。他认为,随着行业业务模式的多元化,对分析师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散户在交易主体中的占比日益下降,产业和机构将成为分析师的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随着产业客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产融结合新要求将成为未来期货行业和现货企业发展趋势。无论是从现货企业还是期货公司角度来看,研究服务落实到实践势在必行。”
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李强表示,产业是研究的基础,研究工作需要深入产业调研,期货研究应当与上中下游产业客户打成一片。结合产业的微观与机构的宏观角度,期货行业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产融结合,服务我国大宗商品产业发展。
更看重实际服务能力
据了解,本次活动扩大了参与对象,特别强调了“三方”,即分析师、产业客户、机构客户,重视期货公司综合投研能力。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评选有别于以往的参与主体,将研究、公司和产业三方聚集一起,助力期货研究从理论向实践过渡,更强调实际服务能力。
在何新城看来,通过“三方”将使期货公司分析师的综合投研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对于分析师来说,首先,观察角度不再局限于书面理论、数据和盘面,更多会观察实体产业实际情况,研究分析逻辑会更加清晰;其次,通过与投资机构的结合观察,更多是观察整个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资本流动,这对于资金层面的把握将更为敏感。
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宗旨。许一峰表示,随着期现市场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对期货分析师来说,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让更多的产业企业真正认识到期货市场的作用,了解、掌握并有效运用期货市场转移风险、指导经营。期货公司也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来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培训。大商所举办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可以对期货公司人才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积极推动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分析师素养,为投研一体、产融结合做好人才储备。
“衍生品市场始终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期货公司需要设计更贴近企业需求的衍生品风险管理方案。”李强说,大商所十大期货投研团队评选给期货分析师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市场的机会,可以对期货市场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容易体会实体企业在期货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为实体企业提高更契合实际的服务,进而可以更好更快地培养出优秀分析师,投身于服务实体经济中。
设立期权单项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