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8-21 10:44 的文章

搭建高级别海外医学交流平台让人才“走出去”又“引进来”

搭建高级别海外医学交流平台让人才“走出去”又“引进来”

  徐建平、彭雪梅、李沙(从左至右)三位嘉宾做客人民网《界别圆桌汇》。胡苇杭 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长寿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

  “医学是没有国界的,你的经验我可以拿来,你的失败我可以避免。我们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彭雪梅,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徐建平,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致公党暨南大学基层委委员李沙做客《界别圆桌汇》栏目,一致认为搭建高级别海外医学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广东医疗发展。

  搭建国际平台促进医学交流

  2018年1月颁布的《中国大陆进入ESI临床医学全球前1%的高校名单》中,广东只有中山大学一所高校进入榜单前30名。而2017年11月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广东仅有8家医院进入前100名。

  同时,彭雪梅从波士顿医学专家交流机构了解到的数据也显示,在中国的三大经济圈中,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人员交流占据30%、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区人员交流占据30%,以广东为代表的人员交流仅仅占据9%。

  “无论从医学高校的排名、医院的排名或是派出与海外交流的情况,广东都和北京、上海差距很大,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彭雪梅认为,应该搭建高级别海外医学交流平台,鼓励与国际知名专家交流。

  据介绍,如今广东各大医院的骨干基本是工作十几二十年以上、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他们在各自的医疗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经验和技术水平。彭雪梅希望,通过搭建这个平台,从交流中寻找科研合作平台、促进广东省医学领域的整体发展。

  李沙从临床药师的角度对海外医学交流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临床药师实践中很多实际的东西,在已有的资料里是找不到的。”李沙说,“我去休斯顿跟着老师在当地学习,去不同的地方,听不同专业的讲座,体会特别深。”

  “因为广东省的经济优势非常好,很多院校跟国外有广泛的联系,他们已经起了一个头,做了一些带动工作,但是仅凭这一部分人要把广东省全省的工作做好,力量还是不足。”徐建平建议,在全省这个层面,搭建高级别海外医学交流平台更合适。

  借鉴经验让更多专家“走出去”

  此前,广东也有过搭建平台进行国际医学交流的探索。2008年至2010年,由原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开展的中德医疗交流项目,便从全省范围选拔医学骨干人才,赴德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但是很可惜,三年期间只送出去了57个人,之后这个计划就没有了。”彭雪梅认为,相比别的省市,广东还有待提高。比如浙江,2008年至2018年十年间,浙江大学卫计委每年都会派出150至200个人外出培训交流。“他们从2015年开始,每年专款拨500万元来资助这个项目,浙江在‘走出去’上是坚定不移的,并鼓励医生专门对口,接触临床。”

  同时,北京协和医院也从2009年起设立“百人计划”项目,由医院出资全额资助,每两年选出100名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骨干出国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引进大量新技术,开展多项长期合作项目,在临床、科研、科室与医院的管理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彭雪梅忆起在波士顿遇到的协和医院肝胆外科专家,这名专家出国后便在不同的医院深度学习。“西医是没有国界的,医学也是没有国界的,你的经验我可以拿来,并且你的失败我也可以避免。”她建议,让更多副高以上的医学界专家“走出去”,因为他们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不会只学手术技巧,而是会去掌握他们手术的新理念,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比较高,但服务理念、技术理念、创新理念等还是有所欠缺,这个理念是从文章上看不到的,必须去现场看,去跟别人一起工作,从中自己体会。”徐建平也认为,应将全省各市、各地区医院的相关人员派出去学习理念,对提升广东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严进严出提升医学交流质量

  目前,广东多所重点医学院校及其他附属医院、省级大医院,通过校际和院际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海外医学交流平台和培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