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钦南区培育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培养一能人 带动一大片
——钦州市钦南区培育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潘云锋 通讯员 黎东桂 王一渊
眼下正是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山泉豆角”采收季节,农民的菜地里,豆角已经爬满了藤,垂下的豆角根根饱满,形态匀称。
天刚刚亮,在禄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豆角收购点,卜德禄帮村民把采摘上来的豆角进行销售,上秤、称重,繁忙的景象与卜德禄和村民们的欢笑声辉映出一幅丰收的美景。
2018年,那思镇党委政府动员本地致富能人卜德禄回家创业,成立禄合蔬菜专业合作社。当年,合作社动员500户农户种植“山泉豆角”近1000亩,全镇种植豆角收入约1000万元,实现“一根豆角扶出千万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近年来,钦南区把激活乡土人才队伍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新路子,把培养乡土人才资源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努力扶优、扶强、扶大经济能人和专业大户,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
“振兴乡村要充分发挥农村本土‘小能人’‘土专家’和‘田秀才’作用。”钦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叶金芬说。
邓福斌是土生土长的钦南区人,长期在海南三亚从事水果种植。家乡的优惠政策及资源优势,吸引邓福斌回到家乡创业。他创立的钦州市新农园种养专业合作社,目前建设有网室标准繁育大棚50余亩,种植基地达1000余亩,带动2000户群众种植5000亩百香果,预计亩产值超8000元,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该区在政策上倾斜、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扶持,为诸如邓福斌这样的乡土人才搭建创业平台,优化置业环境,促进更多乡土人才安心创业发展。同时,通过深入开展乡土人才寻访推荐活动,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进行分类培养,建立健全乡土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精准培育。根据不同类别人才的需求,由相关职能部门开设相应专题课程,邀请经验丰富的人才现身说法,讲农家话、传农家经,以“课堂培训”“技能交流”等形式提升乡土人才文化和经营水平。还精心筛选52名业务能力强、技术过硬的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负责重点产业的技术指导工作。2018年以来,该区共投入经费150多万元,开展农、牧、渔虾、农机等专业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760多人次。
从今年5月开始,在尖山街道梨头咀村道路两旁,来往的群众发现这里每天都发生变化,一边是大片大片生长旺盛的海红米,套养着石蟹、牛蛙、小龙虾等水产品,一边是拓展养殖区建设如火如荼。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乡土人才骆啟文自己富了不忘乡亲的一份情怀。他成立钦南区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尖山街道办事处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打造总面积1455亩的尖山基地村级集体经济海红米立体种养示范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年内预计收入280万元,将带动黄坡督、西沟、犁头嘴3个资源短缺村每年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纯收益0.8万元以上,带动80-100户农户发展立体种养。同时,街道下辖7个村(社区)通过参与示范基地的服务管理,每年每村获得服务管理费2万元。
目前,钦南区围绕百香果、“山泉豆角”、海红米、五指毛桃、大蚝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引导245名乡土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负责指导当地群众发展产业,辐射带动2.3万多群众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