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8-17 08:08 的文章

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系列报道之二:矛盾叠加

  这个暑期,射阳县港城实验幼儿园的压力很大,由于是新城区刚规划的公办幼儿园,很多家长慕名前来报名,报名人数达474名,远超可容纳的200学位名额。最终,幼儿园想尽办法扩大招生名额,大部分孩子得以入园。

  城市新城区的开发带来人口迁移,但幼儿园配套建设跟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入园难、入园贵”老话题遇到新矛盾,切实破解难题与新需求提速间存在“时差”。症结何在?如何破解?

  一难:超八成家长想让孩子上名牌公办园

  在采访前,记者设计了一份幼儿园“入园难”调查问卷,从回收的样本数据分析,85%的家长想上名牌公办园。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曾表示,“入园难”主要体现为入公办园难。泗阳县实验幼儿园翁老师则认为,更精准的说法是“入名牌公办园难”。名牌公办园为何吸引力强?南京幼儿家长张天星表示,名牌公办园老师更稳定,硬件条件较好,教学质量有保障。南京名校招生也更倾向于名牌公办园学生。

  南京市秦淮区一公办园顾老师认为,公办园入园难是相对的,家长在意名园招牌,挤破头也要进去,所以名牌公办园会提高入园门槛。这两年幼儿园附近新增很多公办园,每个班级才招收20多人,甚至没有招满。“我们园没有门槛,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户口。”顾老师说,要上公办幼儿园并不难,难的是上好的公办幼儿园,老百姓都期望上好园,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入园难、入园贵’的背后根源是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有幼儿园7222所,其中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77%,基本建立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但优质园的比例还太低。

  二难:城市快速发展和配套幼儿园有“时差”

  “入园难”是城市快速发展必将带来的难题。在苏州,曾有一段时间外来务工人员骤增,大量人口涌入新城区。规划建设一所幼儿园最少需要2年,而人口不断涌入,新城区的快速发展和配套幼儿园建设存在“时差”。

  苏州为此出台《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意见》,规定新建小区每5000人口设置一所幼儿园。近年来,苏州幼儿园和学位新增数量可观,这些幼儿园多数建在居住人口骤增的工业园区、高新区等新建住宅区。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使幼儿园建设点撒得更开,布局也更科学合理。

  “近年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户籍政策改革、人口流动和出生人口自然高峰形成等多因素的叠加,南京全市从幼儿园到高中生源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江宁、江北新区等部分人口聚集区甚至出现爆发性增长,给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和均衡发展带来不少困难,造成一些区域资源配置的相对和绝对不足。”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周鹏说,在局部地区未来还会有资源紧张的矛盾出现。如江宁区、江北新区、栖霞区、雨花台区、建邺区呈现生源持续高位增长态势,教育资源配置相对紧张,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发强烈。

  南京市去年下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规划布局建设上,要求每1万常住人口原则上按不少于12个班、生源密集区域可按15个班左右配建适度规模幼儿园,目前幼儿园配套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但建设总需要一段过程。

  三难:高收费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园遇瓶颈

  问卷调查中,60%的家长表示民办园收费过高。南京市四方新村小区居民李大姐告诉记者,尽管她所在的小区里有公办园,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却因为名额招满只能就读附近的民办园。“我是外地人,在南京打工,经济条件一般,民办园一个月学费近5000元,我确实承受不了。”

  南京仙林某民办高端连锁双语幼儿园宋老师表示,以她所在幼儿园为例,10万元一年的学费看似很高,但核算下来,并没有暴利。“高端连锁双语教学模式和公办不同:每位教学老师都需要有英语背景,外教老师母语必须是英语;师资配比1:4,每班严控人数不超过20人。高端民办园收取高学费也是出于成本考虑。”

  张女士在苏中经营一所有17年历史的民办幼儿园。“开园至今,完全是自收自支;幼儿园有近100名职工,要缴纳五险一金,承担运营成本;学费比公办园高也是为了生存发展。”张女士说,近年国家出台民办园转普惠园的政策,不少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园或需移交教育部门,她所熟识的园长及投资人群体积极性不高。当然,没有补贴并不是普遍现象,南京民办园有助学券,无锡民办园有教育补助金,张女士期望有政府扶持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