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人才交流 2019-08-12 11:59 的文章

东西部协作,干部交流激活了什么

东西部协作,干部交流激活了什么

  当前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选派优秀干部挂职,是推动地区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2000多年前,中国的经济中心还在北方,“南下干部第一人”赵佗的到来,给南粤大地带来了思想、技术和物资,带来了百越的融合,带来了地区的繁荣。

  2000多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崛起,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协作关系,呈现出了新的样本——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这一个过程中,相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成为了扶贫协作中的一种新模式,这一模式能激活什么呢?

  山水相近,人缘相亲

  2018年9月,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商会会长陈莹等一行人,来到贵州黔南州贵定县开展精准扶贫帮扶考察调研活动。陈莹赞叹:我深深感觉脱贫攻坚建设带来的美好变化,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贵定县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黔南州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广州市对口帮扶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精准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全州下辖12个县(市)和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该州经济增速很快,但总量上依然还属于欠发达地区,急需东西部扶贫协作,为新的发展注入外力。广州和黔南同饮珠江水,山水相近,人缘相亲。2017年12月,广州与黔南州政府签署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为黔南州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广州与黔南对口帮扶、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过程中,广州市选派了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黔南州开展帮扶工作。同时,黔南州也选派众多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广州市有关部门、行政区、学校和医院挂职交流学习。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两地之间的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流动顺畅,形成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项有效制度。

  缘起党政干部下乡扶贫制度

  党政机关开展定点扶贫及东部发达省市与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协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实现共同富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制度,最初是由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于1986年提出来的,此后,选派干部下乡扶贫的部门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扩展至中央机关和省、地、县级党政机关,并逐渐形成了一项制度。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完成。一是党政机关向定点帮扶单位派驻挂职锻炼干部,这是党政机关选派干部下乡扶贫的主要途径。二是东部发达省市向对口帮扶的西部贫困省(区、市)派驻挂职扶贫干部。

  相比之下,在广州对口帮扶黔南的过程中,干部挂职交流有了创新,既有广州的扶贫干部来到黔南州地区挂职锻炼,也有黔南州的扶贫干部来广州学习积累经验。党政干部下乡扶贫制度的建立,为两地对口帮扶工作的人才流动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挂职扶贫中的“广州风格”

  广州的党政干部来到黔南地区挂职锻炼,为黔南州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广州风格”,广大扶贫干部在工作中以作风过硬、程序规范、简捷高效的行事风格,为黔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黎建明,原系广州市的一名处级干部,到贵州后,相继挂任瓮安县委常委、副县长,黔南州委副秘书长,同时兼任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副组长、黔南组组长。在挂职期间,为了让瓮安的土特产能更好地销往珠三角地区,黎建明开始琢磨如何更好地推动“黔货出山”这个问题。最后他大胆想了一个方法:在广州海珠区找一个门店,利用一部分扶贫资金作为租金,为展示和销售瓮安的特产建立一个窗口,还能方便瓮安方面整合在广东的同乡资源,来共同助力“黔货出山”。对此,黎建明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用“小钱”驱动大生意。

  在广州建一个“黔货出山”的窗口,还只是黎建明的第一步,通过大产业来落实大扶贫才是他扶贫协作的“野心”。他担任扶贫协作组长以来,把做大产业作为扶贫抓手,四处找门路,引进投资6亿多元水产养殖项目,并成立了东西部协作第一家联合会——援黔企业家联合会,使得援黔企业有了“娘家”。